南方+记者从汕头市司法局获悉,近日,汕头在全市组织开展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并结合深入实施全民法治意识提升工程,根据不同对象群体的需求,宣传民法典中与各对象群体权利义务相关的规定。特别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汕头正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
推动村居普法与基层治理融合开展
《民法典》自去年1月起施行,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年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
活动期间,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汕头针对农村干部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宣传民法典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有关规定、乡村振兴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农重点法律法规。
加大基层乡村的民法典普法,既能够切实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观念,同时也是助力汕头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在汕头开展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过程中,将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与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等工作一体推进,组织录制针对性强的法治课程,多形式开展法治培训。
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普法重点。如今,汕头以执业律师为骨干,以法律服务为“触角”,有效整合资源,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当前,汕头正积极推动普法与基层治理融合开展,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结合《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月活动,开展《民法典》和《信访工作条例》等重要法规宣讲活动,以法为据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完善,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作用,反对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普法“口袋书”让民法典好学好记
为民法典普法,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对此,汕头提出,要深化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民法典和法治元素融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发挥村(社区)文化广场、村(居)委会服务窗口、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法治宣传栏等基层法治宣传阵地的作用,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展演。
这一要求在汕头此前的普法工作中早已体现。近年来,汕头市普法办、市司法局积极探索,结合潮汕非遗传统艺术开展系列普法活动,打造“戏古论今话德法”潮剧普法沙龙活动品牌,以生动新颖的形式将法治元素融入潮剧艺术中,让市民朋友们在欣赏潮剧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提升了市民们的法治素养和道德修养,进一步增强市民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突出对民法典中涉土、涉建等领域规定的宣传,配合相关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涉土、涉建等政策法规的解读宣传力度,是汕头近来着重加强普法宣传的关键。
“我们村有所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这类用地可以出租、出让吗?”“《劳动合同》中的合同期限有上限限制吗?可以签订长期性《劳动合同》吗?”这些村民常疑惑的问题,如今,答案尽在“口袋书”中。
记者获悉,为方便基层群众学习法治知识,提升法治素养,2021年汕头市普法办便联合汕头大学法学院制作了《村居普法系列读本》,将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婚姻家庭、劳动就业、纠纷处理、涉赌博、诈骗等的法律常识编印成“口袋书”,使法律条文通俗易懂,好学好记。近阶段以来,结合汕头开展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汕头市普法办还将“口袋书”搬到线上,通过“每日问答”的形式,在“汕头普法”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帮助群众更好地学法、懂法、守法,运用法律解决身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