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2022年以来,阳江市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阳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去年12月21日,阳江市荣获“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仅11个地级市获此殊荣,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良法善治成为阳江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底色。
阳江市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法律“九进”等活动契机精准开展普法宣传。阳江市司法局供图
高位推动部署
提升法治建设现代化水平
树牢法治观念,方能依法治市。阳江市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阳江市委依法治市办全力加强安排部署,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法治工作者落实依法治市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阳江市科学谋划部署,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作出总体设计,出台阳江市贯彻落实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3个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科学制定全市法治建设路线图、施工表。将调查研究作为谋划部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基本方法。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全面依法治市年度工作要点分为60项具体任务,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分工,坚持跟踪问效,督促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紧抓依法治市“关键少数”。阳江市委书记和市长带头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阳江市委依法治市办主要领导“下沉”到法治建设一线,参与到上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大工作方案的研究起草、专题工作会议筹备等具体工作中,坚决扛起法治建设职责。
阳江市委依法治市办将督察和考评作为提升法治建设的有力抓手,融合会议研判、实地督察、工作通报等多种模式,创新法治督察“三个一”工作机制,扎实推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迎考工作,深入开展法治阳江建设考评,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补齐工作短板。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阳江市税务局“一减一增一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项目荣获首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发挥立法引领推动作用
以“良法”促进“善治”
立法是法治的起点,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阳江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近年来,阳江市不断推进科学立法,紧紧围绕阳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改革发展需要,科学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全面提升立法质量,增强法规规章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立法反映群众意愿、适应发展需要、维护公平正义。《阳江市漠阳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阳江市公园绿地管理条例》《阳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阳江市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阳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阳江市“南海Ⅰ号”古沉船及遗址保护规定》等先后颁布实施,为推进阳江文明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海滨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积极开展涉及民法典、新修订行政处罚法、计划生育法等方面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此外,出台了《阳江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制定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工作制度和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扩大了政府立法的公众参与度,促进立法工作接地气、顺民意。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阳江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各方面工作,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以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开展阳江市营商环境提升攻坚行动,全市上下以服务大局为中心,厚培发展沃土,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落实16项攻坚指标135项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减跑动,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满意度,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水电气等时间压减25%以上,推行电子保函服务,代替现金保证金约8.5亿元。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等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41.4亿元,极大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长9.5%。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成立“阳江市企业法律服务团”,为32家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老百姓、企业办事是否方便,办一件事要跑几趟?这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法治化水平。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阳江市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从网上“能办”到“易办”“快办”“好办”转变,持续提升全市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该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阳江分节点上线试运行,汇聚数据目录5287个,促进数据资源“一网共享”。扩大跨域通办,上线跨省通办事项598个、跨市通办事项826个、市内通办事项92个。“阳光通”商事主体智能办照系统开放使用,智能秒办业务6048笔。在全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全市22个部门公布了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共283项。
进一步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2年开展部门抽查291场次,抽查主体2854户次;部门联合抽查68场次,抽查主体347户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守信惠”模式,归集守信激励个人名单信息6634条、守信激励企业名单信息4575条。对全市4万多家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级管理,强化靶向监管,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加强包容审慎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市级6个单位发布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
依法维护人民权益、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扎实开展基层矛盾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多维度充实基层调解工作力量,全面推进“五室合一”调解专项工作机制。2022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2829次,预防纠纷660宗;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863宗,调解成功7762宗,成功率98.7%。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在推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岗列司法所所长林善豪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市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12件,发出行政复议建议书3份,和解调解成功20件,纠错案件31件。
开创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
持续深化全民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
建设法治阳江,普法是重要的一环。阳江市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法律“九进”等活动契机精准开展普法宣传。深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以组织开展好宪法学习教育活动为统领,把宪法学习宣传融入到立法、执法、司法实践。利用开学第一课、学生成人礼等多形式开展青少年普法,持续健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全市290所中小学校100%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由公安、检察、法院、消防、司法“五长”担任,有力促进学校不断提升制度建设法治化水平、规范学校依法办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阳江市“法治副校长齐上阵 护航校园安全”项目获评省十大创新创先普法项目。大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全市培养“法律明白人”2966人,举办培训班23期。
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在海陵双丰村、阳春石上村这些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带动下,各村、社区纷纷建起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小广场,以“法”“景”融合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把民主建设与乡村基层治理紧密结合,深化“依法治村”带来和谐新气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个村(社区)被命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2个村(社区)被命名“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艺百花齐放,依托粤剧、白榄、小品、快板等地方特色文艺形式,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之余接受法治熏陶。阳春市粤剧团《番薯县令之会审制胜》获得第四届广东省法治文化节金奖。在全市打造多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注入法治元素和地方特色,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各县(市、区)还结合自身法治建设,建成“法治长廊”,设立法治宣传展板,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全方位展现法治文化特色。
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用法治呵护人民美好生活。规范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场所建设,加快推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新址建设,阳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阳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新址落成。2022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供咨询14684宗,业务办结量6632宗。持续做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实现了全市86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形成了政府主导、律师参与、群众受益、持续发展的村居法律顾问工作长效机制,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2022年,全市208名律师担任86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向挂点村(社区)提供服务14557件,接访咨询9565次,出具法律专业意见277份,调解102件。
在新的法治赶考之路上,阳江市广大法治工作者将锚定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宏伟蓝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阳江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答卷”,助力阳江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