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法治工作 > 广东普法 > 法治乡村

四会罗源镇红旗村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同构”新模式 村里事成自家事 村民愿意多做事

时间 : 2022-07-18 16:21:51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

  近年来,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四会市罗源镇着力提升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出基层治理新道路。

  红旗村便是其中典型。该村通过坚持以党建引领,密切干群关系,深入推进乡村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积极创收、发展集体经济,赋予该村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建引领群众齐参与

  罗源镇红旗村现有人口1107人,下辖6条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370亩,山地1037亩。红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资源丰富,村落建筑保存完好。但多年来的乡村治理中存在着村民不关心村务、参与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对此,近年红旗村实现了党支部、村委会与经济联合社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领导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宣传与发动工作,发挥党员和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

  村党支部依照党章党规对党员发展流程规范化管理,强化新入党党员的党性教育与管理,从思想上培养清正廉洁、为民办事、积极进取的合格党员。

  红旗村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了杜绝使用公权过程中的乱作为、乱开支等问题,红旗村依照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及时召开村“两委”、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就村中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结果公开。“特别是在重大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各项工程的实施坚决实行阳光工程。积极听取群众提议,完善项目,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红旗村的工作人员说道。

  记者走访发现,红旗村各个自然村依照法律规定都制定有完善的村规民约,村中民主决议制度、重大项目也都进行公示。实现小事经村“两委”,大事通过村民、党员以及监督委员会决议,坚持重大事项由党员、村民直接参与、共同决策,合理实施。

  村民陈伯告诉记者:“通过定期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以及项目公示,我们感觉村里的事就是自家的事,也更愿意为村子多做些事。”

  送法进家门法治入民心

  红旗村工作人员介绍,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法治观念薄弱一直是乡村治理中的难题。

  “红旗村在多年的乡村治理过程中,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市、镇举办的法治宣传活动,近年来在村举办法治宣传活动5场次。”红旗村委干部经常组织驻村律师到村中、重要会议中,为村民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积极支持村“两委”干部对法治知识的学习,组织干部参与到市镇专业的培训知识专题会议,平时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法律知识,让干部知法、懂法,同时为村民解析法律。

  红旗村驻村律师告诉记者:“红旗村法治宣传活动以贴近村民日常生活的事件来讲解法律知识,对村民来说更加容易接受,也提醒大家遵法守法,明确法律就在身边。”红旗村法治宣传活动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村中各项治理机制得到完善。

  设施更完备项目促增收

  先前的红旗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存在乱搭乱建现象,但在近年来的乡村建设中“三清三拆”比较彻底,摇身一变成为四会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罗源)建设项目的主体村之一。

  据悉,红旗村目前已完成建设巷道雨污分流管道4500多米、污水检查井75个、巷道硬底化、生活污水处理池、垃圾屋、公共厕所、电气工程等设施,全部安装自来水,卫生改厕率达100%,建有公共卫生厕所2座,2019年其中1座公厕被肇庆市评为A级旅游厕所。新建约300平方米文化室、1300多平方米共享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

  当前,红旗村以乡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村中公厕、文化室、篮球场、全民健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等村中基础设施,建立村中长效管理机制。如实施村级保洁员制度,村中人居环境由专门的管护人员进行管理。

  此外,近年来红旗村立足实际村情,以闲置土地资源为载体,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合理规划村庄建设,积极引进规模企业、发展规模项目,以产业提升促进村中经济的发展,以此带动村民增收的多样化。

  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合理运用村集体的资金,规划村级产业项目,不断增加村集体的资产,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壮大了村级经济,让村中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实事当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