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法治工作 > 广东普法 > 法治乡村

深圳桂花社区引入多元主体共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时间 : 2023-05-05 11:54:48 来源 : 南方日报
【字体 :

清晨,走进办公室,律师戴先生工作计划上的第一条,就是点开桂花社区普法志愿队伍微信群,将精心准备的每日法条分享和解读点击发送,这是他近一年来每天的“必修课”。

黄昏,绘本讲师李女士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不时有经过的人热情地和她打招呼,虽然不太熟悉,但她知道,这些孩子和家长都参加过桂花社区“童伴妈妈”的绘本普法课,他们是李女士近来交上的新朋友。

戴先生与李女士都居住在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桂花社区。他们不仅是社区居民,还是桂花社区多元联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重要环节。前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持续赋能普法队伍建设;后者代表社会组织,作为桂花社区“1+10+N”党群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助力社区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p1-深圳桂花社区引入多元主体共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jpg

桂花社区结合红色网格、楼栋长、党支部、社会组织,培育成立了5支法律宣传队伍,在桂花新村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受访单位供图)

以戴先生、李女士为代表的社区能人、社会组织就像是一颗颗珍珠,在社区工作站的引导下,以“普法”为主线,串起了社区治理的“珍珠链”。如今,法治精神正逐渐成为桂花居民的思维方式,“人人学法懂法、人人遵法用法”的法治文化生活图景正徐徐展开。而在“亲邻文化”的浸润下,多元主体的串珠成链,也逐渐绽放出新的人文光彩。

手握双刃剑

“最拥挤”社区直面治理挑战

“桂花社区最大的特点是人多,几乎是观澜街道‘最拥挤’的社区。”社区组织委员陈芳玉介绍,这个总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社区,居住着近3.8万人,平均1平方公里要生活近2万人。

人口密度如此之高,各类风险挑战也成倍叠加,而超九成以上的外来人口,让桂花社区的治理难度再上台阶。特别是桂花新村,近90%的居民为外来人员,警情案件、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家庭暴力等情况时有发生。2022年,桂花社区被列为年度社会治安重点治理地区。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然而,密集而多样的人口也为桂花社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内在活力。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在桂花相识,逐渐因共同的兴趣走近彼此,自发形成了数个社区趣缘团体,并逐步脱胎为社会组织。例如,致力于亲子教育的 “童伴妈妈”,就是由希望给孩子读绘本的社区“宝妈”们创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宝妈”考取了中级绘本讲师认证,能带领成员们一起为周边数个社区提供亲子绘本阅读活动。

社区工作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2021年起,桂花社区工作站便开始有计划地为辖区社会组织提供系统指导,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清晰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定位,强化融入社区治理的能力,并定期组织辖区社会组织代表举行座谈会等联动活动,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手握这样一把“双刃剑”,2022年起,桂花社区提出将桂花新村打造为民主法治示范街区,希冀以此为契机,在推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的同时,将辖区社会组织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形成法治良序、多元共治的街区图景。

作为桂花新村街区的街长,陈芳玉感叹道:“过去我们之间也有合作,但普法工作能够真正像一条线一样,把社区工作站、居民、党员、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串在一起,让大家第一次充满凝聚力地围绕同一个目标共同发力。”

凝聚社会组织

多形式全覆盖推动普法宣传

基于社区与社会组织过去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桂花社区构建了“110N”党群服务体系(建设1个党群服务中心,孵化10个社会组织,融合N个服务项目),以期最大限度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和精细化水平。

“针对不同群体可以有多样化的普法宣传,但单靠社区的力量很难面面俱到。”陈芳玉认为,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和发挥辖区社会组织主动性和能动性,既为社区普法宣传拓宽了边界,也是社会组织强化自我策划组织活动能力的好机会。

很快,一批结合自身优势、以特色服务赋能社区普法宣传的社会组织涌现了出来。比如,以舞蹈宣传防止噪声污染的广场舞协会,向老年群体宣传健康理念的太极拳协会,开展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宣传劝导的志愿者协会……

“普法是很严肃、专业的工作,我们能为社区的普法做些什么?”“童伴妈妈”李女士回忆,最开始得知社区邀请她们协助开展普法宣传时,“童伴妈妈”们也感到一筹莫展。但很快她们就发现,可以运用普法绘本,在日常的亲子阅读活动中,以更轻松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

当角色扮演、场景代入、趣味游戏等常见的绘本阅读技巧被套上了法治小故事的外衣,枯燥晦涩的法律知识瞬间生动了起来,孩子们也通过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将绘本中的知识转化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绘本阅读课堂的参与者不仅是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通过亲子阅读的形式,可以让法律知识传播得更广、更远、更深入。”李女士说。

聚焦“微缩单元”

因地制宜探索良序共治

桂花新村地处桂花社区中心,人口倒挂、租户多、人口结构复杂,堪称桂花社区的微缩版。警情案件高发、家事矛盾纠纷多、管理难度大、居民参与度不高,这些都曾是桂花新村街区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在“1+10+N”党群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桂花社区将“精治”与“法治”结合,在桂花新村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普法工作。

例如,在小区人流量大、群众喜欢集聚的闲置空间上,打造多个“睦邻普法角”,让群众随时随地参与普法教育、开展普法宣传。同时,社区还结合红色网格、楼栋长、党支部、社会组织,以“睦邻普法角”为平台,培育成立了5支法律宣传队伍,开展法治宣传进小区、进园区、进楼栋,宣传法律常识,并定期为服务队开展普法培训。戴先生就是普法队伍的一名培训老师。

作为桂花社区的老居民、党员,早在多年前,戴先生就与桂花社区工作站有过接触。20227月,当陈芳玉开始寻找具有法律背景的专业人士为普法志愿队培训时,便想到了身为律师的戴先生。很快,戴先生便加入了普法志愿服务队的联络微信群,协助社区为服务队开展了几期培训活动。

但让陈芳玉没有想到的是,培训结束后,戴先生的普法服务并没有停止。从20227月至今,戴先生每天都会在普法群里分享一则法律条文,并附上专业解读。对此,戴先生笑称,自己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群里分享法条,但这不仅是“举手之劳”,他更希望通过持续的分享,持久、全面地提升普法志愿者的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将法治力量传递给广大的居民。

群策群力下,陈芳玉惊喜地发现,桂花新村的居民,纠纷少了、矛盾淡了,遇上问题不再争执不断,而是主动地寻求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协调解决,法治精神愈发成为桂花社区的人文底色。2022年以来,街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近50%,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达98%以上。

串起珍珠链

多元主体共建睦邻新格局

随着良序共治的社区建设不断完善,陈芳玉发现,社区的氛围大不一样。一方面,邻里之间磕磕碰碰的小矛盾少了,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陌生人慢慢地变为了朋友;另一方面,携手社会组织的联动共创,也拉近了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居民的距离。

李女士回忆,原来“童伴妈妈”并没有活动场地,在社区的链接下,她们与辖区内有场地资源的社会组织达成了合作,不仅有了固定的活动空间,还能邀请不同的组织参与到亲子课堂,丰富了阅读的形式。而参与普法宣传频频“刷脸”,也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多样的社会组织,从而吸纳了一批新鲜血液。

正是看到了这些变化,在观澜街道的指导下,结合社区实际,桂花社区着手将“亲邻”理念融入“110N”党群服务体系。

46日,河滨公园,桂花社区“邻里有话说”交流活动现场。面对与会的辖区社会组织代表、热心居民,陈芳玉提出了“邻里村晚”的设想,并得到了各社会组织代表的一致欢迎。许多人坦言,一直希望有一个既能展示自我、也为邻居带去欢乐的机会,“这下终于等到了!”

3天后,由桂花社区党委联合辖区社会共同组织开展的“桂在有你,邻里村晚”亲邻便民活动拉开了帷幕。社会组织和爱好文艺的居民自行编排的十余个文艺节目接连精彩上演,现场还设置了便民服务摊位和趣味小游戏。居民刘阿姨感叹:“很久没这样和大家聚在一起看现场表演了,又接地气又热闹,很开心,这样的活动可以多来点。”

显然,携手社会组织共创社区法治氛围,不仅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也为桂花社区营造睦邻友好的生活环境盘活了邻里互助能量。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中,以普法工作为主线串起的社会治理“珍珠链”,还将在桂花社区焕发出更多彩的人文光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