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实施推进,广东县域发展跑出“加速度”,封开县司法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需求,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涌现出一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先进典型。
目前,全县有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其中10个村(社区)培育为省级典型村。通过选树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生动的民主法治实践展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成效,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推进。
一、“法治良方”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大洲镇大洲社区自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以来,不断巩固示范创建成果。以民主法治示范为牵引,坚持建章立制,各项事务管理工作走上了有章程保证、靠民主管理的法治化治村轨道,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大洲社区贺江碧道画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标准化的产业运作模式,2023年入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2024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广东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贺江碧道画廊休闲之旅被文旅部推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大洲社区在2024年被评为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罗董镇五星村通过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激发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动员村民把空置土地流转起来,打造了2000多亩“封开县南药产业园”,提高当地镇的人口就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丰镇开明村将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提升村级依法治理水平,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凭借着“羽衣甘蓝”的种植,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每年带来千万元的收入。
江口街台洞村在法治的保障下,通过规范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建设有格桑花海、励志碧道、竹林沙滩乐园、精品民宿等特色景点,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法治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民主规范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
长岗镇光升村通过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化。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村内各项工程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莲都镇芬守村以法治立秩序,健全村民自治章程;以自治增活力,邀请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对村规民约开展合法性审查;以德治扬正气,深化活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基层治理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长安镇今宝村积极实施“四议两公开”决策,聚焦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上精准发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村,2024年4月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荣誉称号(第一批)。
三、以法治为底色绘就和谐乡村新画卷
长岗镇旺村村通过了2023年度“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复核。现任党支部书记是退役军人,也是“法律明白人”。旺村村依托现有基层党建和国家地质公园旅游驿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等阵地。村级组织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学法守法,司法所所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常受邀到村内开展法治培训、法治讲座活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南丰镇南丰社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特色骑楼街等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乡风文明文艺汇演、理论宣讲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在社区内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四、法治文化浸润构建和谐乡村新格局
渔涝镇上扶村把当地红色文化融入到法治文化建设中,通过发掘广信桥、封川特派队指挥部和绥贺支队第六团指挥部三大旧址的光荣历史,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被评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
河儿口镇西村村积极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有状元祠、西村村议事亭、法治文化长廊,举办“飞马报喜”“状元诞”“宣卿杯”法治文化活动等,将西村村的莫宣卿状元文化与法治文化巧妙融合,为法治乡村建设筑牢历史文化根基,成为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之际领略状元文化、法治文化,感受法治魅力、接受法治熏陶的“新打卡地”。
平凤镇平岗村利用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法理、讲好法治故事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红色资源优势赋能法治宣传教育,推动红色精神融入法治理念,将其转化为全民普法“鲜活教材”的创新举措。
接下来,封开县司法局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目标,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基层治理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不断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加快形成有封开特色的法治乡村样板,为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注入强大的法治动力,推动法治封开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