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法治工作 > 广东普法 > 依法治理

“矫”佼者卢沛韬:破冰开路敢为先

时间 : 2024-06-03 10:54:57 来源 : 本网
【字体 :

  卢沛韬,东莞市司法局茶山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八年前,卢沛韬到茶山司法分局走马上任时,这里对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主要还依靠传统的“人盯人”手段,效率较低,监管往往难以到位。八年后的今天,在卢沛韬这个“急先锋”的带领下,茶山司法分局社区矫正工作已经率先完成了信息化、智能化的蜕变,“智慧矫正”建设走在东莞乃至全省的前列。2024年3月,卢沛韬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

  打造“智慧矫正”示范点他是守正出新的探索者

  “卢局是一个有担当、冲锋在前、锐意进取的领导。”正如茶山司法分局社区矫正工作组组长陈建聪的赞誉一样,面对挑战,卢沛韬从来都是迎难而上。

  2017年,卢沛韬刚接过茶山司法分局的“指挥棒”时,他也有点“挠破头”:茶山镇流动人口众多,加之分局在制度建设、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不足,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卢沛韬并未被困难吓倒,他决心不破不立,带领茶山司法分局走一条敢于突破的新路。

  2019年起,在卢沛韬的大刀阔斧下,茶山司法分局社区矫正工作在业务协同、VR教育、心理矫正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次”。

  图片

  茶山司法分局“智慧公法服务、数字法治体检”项目入选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卢沛韬(中)到北京领奖。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社区矫正“看得见”,茶山司法分局与公安机关紧密合作,依托公安智能化建设工程,成功打造一个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可视化社区矫正智慧管控“大脑”,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除了“看得见”还要“管得住”,茶山司法分局将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示范项目与省委政法委“智网工程”试点项目有机结合,推动将社区矫正对象纳入综治网格服务管理。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网格”的监管要求,在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里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安全监管。

  为了从“管得住”向“矫正好”迈进,卢沛韬又带领同事在心理矫正方面从零探索,成功与心理教育机构合作开发“彩虹心桥”全流程量化评估心理分析系统。该系统覆盖入矫、在矫、解矫“全流程”,在不同阶段对矫正对象的实时状态进行量化评估和心理分析,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社区矫正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让社区矫正工作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在“综治网格”智慧监管与“彩虹心桥”心理矫正工作机制的相辅相成之下,茶山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化的跨越式发展,呈现出稳步推进和规范的崭新面貌。2017年以来未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案(事)件,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连续多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安全稳定的能力和矫正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茶山司法分局被省司法厅列为“智慧矫正”建设示范点,为全省同行提供经验和借鉴。

  锻造社矫“优秀团队”他是以身垂范的带头人

  在茶山司法分局的八年耕耘中,卢沛韬以其独特的“终身学习,并肩作战,共同进步”的带队理念,锻造了一支坚韧不拔的社矫工作队伍。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兵,也不乏充满活力的新人。在卢沛韬的带领下,茶山镇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卢沛韬深知,团队是基石,制度是保障。2020年12月,在他的精心谋划下,茶山司法分局推动设立镇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制定委员会常态化会议召集制度,为解决社矫工作痛点难点搭建平台。他还积极推动社矫工作纳入镇综治考评,确保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内运行。

  为增进公众对社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卢沛韬积极组织“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活动,亲身走入社区开展《社区矫正法》宣传;同时,他还建立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联合公安、卫健、人社、民政等职能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帮助社矫对象树立正面形象,消除社会偏见。

  同事们说,在茶山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并不轻松,社矫工作组经常忙得脚不沾地。面对繁重的社区矫正工作,卢沛韬依然鼓励大家绷紧学习这根弦,不能只是一味埋头苦干。

  与时俱进方为贤。卢沛韬定期邀请资深法律专家到分局讲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一有机会就带领团队到其他先进社区矫正机构“取经”,避免“闭门造车”。除此之外,卢沛韬还建立了考核激励和工作反馈机制,对考核中成绩优异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团队成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优化工作方法。

  在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方面,卢沛韬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与理解。采访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年轻干部小袁是法学科班出身,法律基础扎实。一次讨论会上,小袁与卢沛韬在一个法律适用问题上各执己见,大家争得面红耳赤。面对小袁的坚持己见,卢沛韬事后主动找到小袁谈心:“年轻人就是要敢提想法,这样很好!”,经过深入交流,小袁认识到司法实务问题没那么简单,自己的想法确实有失偏颇。在卢沛韬的引导下,小袁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建立了立足全局的思维与格局,挂一漏万的情况少有发生。“卢局总说‘犯错空间就是成长空间’,他包容和理解让我倍感温暖,让我更加坚定了为茶山司法奉献青春的决心。”小袁说。

  卢沛韬不仅是团队的灵魂,更是年轻干部们心中的引路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胸怀与担当。

  用温情感化人心他是特殊群体的“守护者”

  2023年8月,57岁的社矫对象张某失去了生活来源,对参加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我们来帮您想办法找工作!”卢沛韬毅然说。他带领团队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最终为张某在某玩具公司觅得一份工作,助其重获生活的希望。中秋节前夕,卢沛韬还亲自到玩具公司走访,这份关爱让张某深感温暖,即便文化程度不高,张某依旧用朴素的文字写下了一封感谢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这份情,我永远记在心中。再次感谢领导和工作人员,谢谢!”

  在卢沛韬的眼中,每一位特殊矫正对象和帮教群体都需要用心用情以待。他深知,严监管虽必要,但促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才是社区矫正的目的。

  时间拨回到2019年,有一封感谢信经省司法厅转到了卢沛韬手里:“感谢茶山司法分局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还有卢局领导的这次爱心捐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原来,社区矫正对象刘某琴因早年生意失败,欠下巨额债务,现一家五口蜗居在破旧的祖屋中,夫妻二人靠打散工还债,家庭经济困难。家里三个孩子尚在上学,开学将至,孩子学费却没有着落,刘某琴为此心急如焚,时常以泪洗面,不知如何是好。得知此情况后,同为人父的卢沛韬痛心不已:“无论怎样都要让孩子有学上!”旋即,卢沛韬倡议并带头捐款,很快就为刘某琴筹措到学费人民币9140元。“振作起来!希望就在前方,政府是你的坚强后盾!”卢沛韬亲手将捐款送到刘某琴手中,鼓励她即便人生泥泞,也要“斗罢艰险再出发”。事后,卢沛韬还从村慈善基金中为刘某琴女儿争取到了助学资金人民币5000元,村委还将其家庭纳入了村重点帮扶对象,希望的阳光正在驱散刘家祖屋的阴霾。那封感谢信正是刘某琴的女儿倾情所书。

  卢沛韬,这位茶山社区矫正工作的“领路人”,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拿得起“指挥棒”,也走得了“泥巴路”。他始终把让社区矫正对象成为守法公民当作自己的使命,无论星月兼程,始终坚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区矫正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法律的监管,更是心灵的救赎与希望的重生。

  面对成绩和荣誉,他总说:“工作都是大家做的,荣誉应该属于集体,我只是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