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4-2023: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十年观察》(以下简称《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在深圳前海正式发布。此份报告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蓝海中心)、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联合发布,是国内首份有关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全景观察报告。
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刘桂林表示,前海管理局正在全力打造企业出海的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而域外法查明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法治保障,是推动前海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在前海管理局的支持和推动下,2014年5月设立全国首家以域外法查明为核心业务的法人机构——蓝海中心,去年9月成功上线全国首个大型中文“一带一路”法律数据库,地图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和地区宏观商贸投资信息和微观法律整理翻译工作,收录内容达1000余万字,原创率近90%,为社会大众提供法律数据库支持。未来十年,前海将继续推动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前海实践。
呈现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全景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为《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撰写序言。
他表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域外法查明是涉外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年间,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域外法查明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系统总结我国域外法查明制度建设路径,呈现了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全景。
他特别指出,深圳前海率先通过特区立法对域外法查明制度作出规定,并设立了全国首个专门提供法律查明服务的法人机构——蓝海中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的作用。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张所菲谈到,《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在过去十年间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典型案例清晰地呈现了涉外法治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展示了这一制度在推动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升司法质效、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对未来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建言
《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主笔人、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淑钿对报告进行了介绍。
该报告指出,在十年间,从中央战略到地方政策,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署到地方法院创新探索;从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的管辖权、法律适用到判决承认和执行阶段;从涉外民商事诉讼领域到调解、公证、合规等非诉领域;从当事人查明到域外法查明法律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从域外法查明责任、查明路径到查明审查程序,我国域外法查明制度不断健全,域外法查明实务质效持续提升,彰显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还选取了十大典型案例,展示了域外法查明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对报告作了点评发言,并对未来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一是确定域外法查明应依据当事人主义还是法官职权主义,从价值导向来看,国际商事争议应宜采用当事人主义,对婚姻家庭、收养等案件宜采用法官职权主义;二是除了进一步推动域外法查明发展之外,还要关注国际条约的适用问题,对国际条约适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梳理。
广东省司法厅、深圳市区司法局、市区两级法院等相关单位领导,以及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出海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