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惠州市惠城区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多元合力,一元执法”的基层行政执法“惠城样本”。
通过大力推动编制资源、人才资源、执法资源向镇街倾斜,惠城建立了一支由172名公务员行政执法,171名事业干部和266名辅助人员协调保障,各镇街平均人数达45人以上的基层执法工作队伍,确保下放的综合执法事权“接得住”“用得好”,有效打通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最后一公里”。
配强队伍
打出“招、转、置、套”四式组合拳
坚持事业为上,惠城把优化镇街行政执法队伍结构摆在突出位置,用好用活用足镇(街道)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招、转、置、套”四式组合拳配齐配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招”——坚持发挥公务员招录进人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公开招考,充实61名综合素质较好、学历水平较高的行政执法公务员,提高镇街执法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转”——坚持依法行政和执法资格相统一,通过公务员转任,择优比选出23名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具备行政执法资格或执法工作经验的专业干部到各镇街综合执法队伍,切实加大镇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力量。
“置”——坚持强化执法队伍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军转干部纪律性强、作风过硬等优势,择优安置19名政治素质强、踏实肯干的军转干部到各镇街执法队伍,带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镇街执法铁军。
“套”——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结合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改革、镇街公务员交流轮岗等工作,从各镇街选取19名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熟悉情况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平级套转到镇街行政执法队伍。
经过一系列调整优化,全区实现镇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全覆盖,且每个镇街执法队均配备30岁以下年轻干部、军转干部和行政执法专业干部,有效构建梯次合理、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镇街执法队伍。
盘活编制
执法领域编制总量增加58.8%
坚持基层导向,惠城推动执法工作力量和编制资源向镇街倾斜,“减区补镇”提升基层治理活力。
探索自上而下跨层级流动行政执法公务员和编制资源的工作机制,推动区直执法部门公务员带编下沉基层,科学核增镇街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和执法保障中心事业编制总量,持续增强基层法治力量和活力。
结合基层机构改革工作,经区委研究,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明确惠城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和人员划转事项的通知》,将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50名行政执法公务员连人带编划转各镇街行政执法队伍,59名事业干部连人带编划转各镇街执法保障中心,并下达15名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和3名事业编制到有关镇街部门,大力推动镇街执法工作领域的编制总量增加58.8%。
授权赋能
下放行政执法权事项200多项
坚持提质增效,惠城进一步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授权赋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聚焦执法体制和权责重构优化,赋强镇街执法权限,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执法真空”困境。从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放各镇街行政执法权事项200多项,并出台《惠城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协助配合意见》《惠城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案件适用简易普通程序操作指引》《惠城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案件法制审核与集体讨论办法》等多项制度,充分给予各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执法权限,切实做到“放权赋能”,形成短平快“群众诉求—属地受理—基层执法—矛盾化解”的基层执法闭环机制。
一系列举措有效将基层矛盾在一线受理、一线化解、一线反馈,全面提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效能,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为建设镇街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行政执法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