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面依法治省

把情理法理讲到群众心坎上!汕头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

时间 : 2023-07-17 11:28:21 来源 : 南方日报(记者 蔡沚彦)
【字体 :

“谢谢你们,这次调解我们太满意了!”日前,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鸿二村村民林某对回访的调解员说。看着自家因顺利调解后重新启动建设的房屋,该村民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形成于上世纪的“枫桥经验”,如今正在汕头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秉持着为民之心,汕头正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p1-把情理法理讲到群众心坎上!汕头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 .jpg

溪南镇邀请律师为村民普法释法。受访者供图

“事后解”到“事前防” “三者联调”促村居和谐

“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一靠小事,二要主动。”在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谈起乡村治理,村党总支书记唐学冲如数家珍。

据悉,仙门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而今“蝶变”为省级文旅特色村。此前,为整治乡村环境,村“两委”干部从群众反映最多的村容村貌问题着手,明确了先“拆”后“建”的整治思路。在短短的20天内,全村126宗违建全部拆除。

看似寻常,实则崎岖。“短时间内做好群众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一过程也容易造成邻里矛盾。”唐学冲告诉记者,在关键时刻,村“两委”干部主动上门,挨家挨户当起纠纷“调解员”,跟群众摆事实、讲道理,以中立的态度,帮助村民调解矛盾,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事实上,村“两委”干部直接参与村民纠纷调处的做法,正是溪南镇运用“旁者”使邻里纠纷得到快速有效化解的体现。据了解,溪南镇各村居住区相互交错,不同村籍的村民相邻居住的现象十分普遍,受传统村属芥蒂影响,不同村籍村民的矛盾容易被激化。

对此,溪南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邻里纠纷细分为“同属地村村民之间纠纷”“非属地村村民之间纠纷”“属地村与非属地村村民之间纠纷”三种,探索出“三者联调”工作法,运用“长者、旁者、民者”三者化解邻里纠纷。

在家族观念浓厚的潮汕地区,叔公、叔伯等长者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崇高的道德威望、畅通的信息来源等优势,在调解纠纷特别是同宗族内纠纷,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溪南镇积极邀请老叔公叔伯、老党员干部、老协成员等长者充实调解员队伍和力量,着力化解邻里纠纷,特别是同属地村村民之间的邻里纠纷,借助长辈的威望,让纠纷双方有话好说、有事好解。

说起这些长者,唐学冲竖起大拇指。“村里这些老人精通乡情、有威望,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向他们请教。”唐学冲说,“有了他们帮助调解村民,我们也能腾出手来开展更多工作”。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矛盾纠纷当事人往往容易因为一口气咽不下、一件事的得失而导致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而村镇人民调解员的旁观者中立属性,有利于在调解过程中更好地找到问题症结。

对于非属地村村民之间的纠纷,溪南镇倡导由属地村或镇相关部门主持,邀请涉事村民的籍贯村村干部参与调处,借助村民对本籍贯村村干部的认可,加上属地村或镇相关部门旁观者的公正中立和清晰思路进行适时引导,更好地解决问题。

属地村与非属地村村民之间的纠纷,往往容易因传统村属芥蒂影响而激化。针对此类纠纷,溪南镇推动形成以镇相关部门为主导,涉事村民所属村的村干部参与,邀请律师释法普法,适时召开周边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由民断案,以案释法。

“三者联调”工作法,正是汕头通过“诉源治理”实现从“事后解”到“事前防”转变的一个缩影。让“大家长”讲清“大道理”,以“旁观者”讲实“硬道理”,用“群众话”讲活“新道理”,这是用好百姓之言,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的鲜活案例。

近三年来,溪南镇妥善化解邻里纠纷122宗,成功调解率均达100%,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把调解送到“家门口” 四步工作法做好诉源治理

澄海区盐鸿镇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5.16万,村民生活区集中,加之房屋紧密相邻、老旧房屋较多,容易产生涉农涉土涉房屋邻里纠纷。

2022年,受邻居陈某的桩基工程施工影响,林某的自建房出现开裂情况,在赔偿房屋维修费用上,双方经多番协调仍无法达成一致,矛盾越积越深。因此,林某到盐鸿司法所提出了调解申请。

“我们立即组织调解员赶赴现场,了解矛盾的前因后果,并协调村调委会参与进来。”盐鸿司法所所长杨怡说,“但因案件情况较为复杂,当事人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据介绍,此次纠纷不仅发生在邻居之间,陈某宗亲之间同样对该宅基地分配存有纠纷。

就在调解陷入僵局时,盐鸿镇调委会充分分析研判,及时了解当事人思想动态,抓住陈某不打算进行房屋建设、准备转让宅基地这一关键点,适时转换思路,向陈某建议依法转让该宅基地,由受让方理顺建设和维修事宜。

这一关键支点,火速撬动了调解格局。在反复权衡利弊后,陈某决定接受建议,依法将名下宅基地转让给林某,林某连同受损房屋一并重建。

一次调解,三方共赢。当事人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林某扩建房屋,迎来新变化;陈某宗亲矛盾得以解决,家庭和顺。

成功调解的背后,是一套诉源治理的“组合拳”。近年来,盐鸿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辖区实际,创新巧用“点题+破题+解题+立题”四步工作法,全力把邻里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线调研“点题”,“面对面”摸清底数。盐鸿镇坚持开展常态化排查,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研,“面对面”了解情况、摸清底数,及时掌握各类涉邻里纠纷的风险情况。村居调解工作光靠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盐鸿镇还充分发挥网格员、连片长、调解员、群防群治等力量参与信息收集,及时掌握前端信息,确保及时发现、及早化解。

充分研判“破题”,“实打实”精准施策。盐鸿镇总结发现,深入了解邻里纠纷的起因、发展,精准抓住矛盾纠纷的焦点,聚焦矛盾纠纷的堵点,是寻找矛盾化解的突破口。因此,调解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各类调解专家和调解组织作用,精准施策,帮助双方尽快解决难题。

多措并举“解题”,“力接力”案结事了。基层治理中,既要讲“法理”,又要讲“情理”。盐鸿镇调解人员抓住双方心理症结,善于用法律条款及案件实例做好心理引导,促使邻里当事双方想一想感情账、算一算经济账、理一理法治账,让当事双方能平心静气进行对话解决,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用心用情“立题”,“心连心”标本兼治。盐鸿镇注重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不断探索排查化解邻里纠纷的好做法、好措施。如用活用好上级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全面铺开和推动基层人民调处矛盾纠纷“以案定补”,进一步增强人民调解员积极性和主动性。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盐鸿司法所共有调解案件73件,并全部调解成功。

哪里有需要,调解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如今,汕头市汇聚力量和资源,把调解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最前头”,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