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当前,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梅州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一批独具梅州客家特色的“枫桥式工作法”不断涌现,书写一个个基层善治的鲜活故事。
蕉岭县广福镇和谐秀美,图为广育村村貌。(吴腾江 摄)
蕉岭县广福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近日,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入选了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之一,单位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荣誉背后,是广福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地处粤闽两省交界的广福镇,农村边界土地、林权纠纷和邻里、家庭矛盾占民事案件的82%。此前,村民黄某一家5个子女为财产分配问题发生激烈争执,周边邻居多次劝说未果。
“百行万善孝为先、孝心不容一时宽”“养子要教、养老要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兄妹有手足之情”……围屋调解室里,“叔公头”黄永华引用客家谚语进行劝解,并结合客家家训告诫黄家兄妹要知感恩、惜手足、行孝道,避免了事态升级。此外,镇村干部、驻村律师以及围屋议事会成员等与黄家兄妹面对面解疙瘩、言法理,以文化人、以法服人。最终,黄某一家关系缓和,签下调解协议。
客家围屋聚和气,定分止争大作用。广福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充分挖掘运用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又称围屋)蕴含的“诚信友爱、崇德向善、尚法明理、和睦亲邻”的内涵,活用人文资源、融合法治元素、撬动社会力量,在客家围屋内设立矛盾调解室、家风家训馆、村民议事会,创新推行客家围屋定分止争工作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近三年来,该镇未发生刑案警情,民事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1%。
客家围屋还在法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福镇依托客家围屋建设具有客家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化长廊,组建客家围屋普法团,结合围屋议事、夜谈等场合,开展普法述法、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当地蔚然成风。
汤南镇村民围坐一起商事议事。(丰顺县司法局供图)
丰顺县汤南镇:客潮“和”文化共叙客潮情
位于梅州南大门的丰顺县汤南镇客潮相融。在生活习惯上,汤南客家人也喜欢潮剧、工夫茶、大锣鼓,汤南潮汕人也喜欢捆粄、盐焗鸡、梅菜扣肉,爱听客家山歌,爱看传统汉剧。潮中有客、客中有潮,这样的情况奠定了“和”文化产生的人文基础。
汤南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客潮“和”文化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发展培育精通潮客文化的“双语”调解员、激活“汤南老人会”的“劝和”力量、善用祠堂文化和家训文化凝聚“维和”合力等举措,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客潮“和”文化工作法。
汤南镇真丰村与金灯盏村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村。今年初,真丰村村民将原来只有1米左右的人行道扩大为机动车可以通行的机耕道,占用了部分金灯盏村村民的土地却未告知。这引起了金灯盏村村民的强烈不满,一时间剑拔弩张。
汤南司法所所长朱细峰运用“和”文化工作法进行调解,并邀请在当地颇具威望的“汤南老人会”会长罗伯充当调解中间人,一下子就打开了调解僵局。
“两村村民同宗同源,血浓于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罗伯指出,修桥铺路是公益事业,功德善举,当然要支持!很快,两村村民都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表示互谅互让,当场握手言和,签下调解协议,并一致表示将共同维护好这条“同心路”。
近三年来,汤南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土地纠纷、欠薪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600多宗。在“和”文化的熏陶下,和谐安定成了汤南的主基调,团结奋进成为汤南客潮居民的一致追求。
西郊街道通过数字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网格各类事件“一网统管”。(吴腾江 摄)
梅江区西郊街道:“四进”工作法延伸治理触角
与蕉岭县广福镇、丰顺县汤南镇不同,梅江区西郊街道辖区医院多、学校多、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近年来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服务不到位、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衍生的医患纠纷、市场纠纷、校园纠纷、邻里纠纷不断增多。
时代新课题急需解答,人民新需求急需回应。西郊街道以加快建设“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为重要抓手,强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积极探索综治工作站进医院、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四进”工作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租户林某因经营困难想提前解除与桃西村的租赁合同,但又无力承担违约金,双方发生争议。综治工作站及时组织司法人员、驻村律师、双方当事人当面沟通调解方案。本着助企纾困,合理解决争议的原则,调解员以案释法,向当事人解释其中的法律法规。最终,村委会和林某达成一致意见,圆满解决争议。
西郊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综治工作站“四进”延伸治理触角,医患纠纷有效化解在源头,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优化了营商环境,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营造优良氛围,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还培育了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文明乡风,基层社会治理效果成效明显。近两年来,综治工作站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0多宗,西郊街道获评“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街道”,辖区刑案警情下降5.2%,民事纠纷案件数量下降11.5%。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梅州法院以“庭、站、点”融合共治工作法推动“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雁洋派出所探索发展以“头雁”“雁阵”“雁巡”为特色的融合式旅游警务新模式,大埔县百侯镇打造“只进一扇门 解纷百姓事”模式,梅县区桃尧镇创新“四个发力”化解农资纠纷工作法……梅州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持续强化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机制优化,高质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努力打造“枫桥经验”的梅州样本,推动全市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等持续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