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面依法治省

法律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 2024-03-08 09:30:13 来源 : 法治日报
【字体 :

3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报告明确,今年要扎实做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并明确提出“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等具体任务。

多名代表委员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要做好“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等各项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马一德说,从去年首提“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政治局集体学习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

马一德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注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等新举措,有利于各地各部门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连续性,破解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实现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认为,2023年取得的成绩,为我们推动未来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巨大。

“一方面,我们的政治保障坚强有力,制度优势日益彰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释放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我们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备优势让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活力不断释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的信心和底气。”李迎新说。

让市场主体有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正国指出,要进一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建议积极回应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企业核心关切问题。

“法治化营商环境有赖于法律的公正执行和高效实施,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还需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李正国说。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指出,健全行政裁量基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引起普遍关注。最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迎新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方方面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报告提出,新的一年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为我国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律师协会监事长谢文敏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份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好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这些具体而又有力的举措,将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必将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谢文敏说。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建议,政府部门要推动餐饮等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加强税收、房租支持力度,拉动第三产业就业。同时,要加大对“三农”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编纂法治教材,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平安中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