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当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正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喜人态势。但与此同时,矛盾风险跨界性、多样性、复杂性渐趋增强,对基层治理提出新要求。深汕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为依托,构建三级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体系,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推动风险源头预防、矛盾就地化解,凝聚“两企三新”合力,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以社会工作专业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助力经济社会加速高质量跃升。
当前及未来,深汕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效管理架构,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延伸,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打造法治深汕、平安深汕,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发令+报到”
一站式打造“解忧杂货铺”
自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下称“深汕政法和社会工作局”)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印发实施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加快推进各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和实体化运营,依托综治中心建设“一站式”解纷平台,实现对各类矛盾纠纷“一站受理、有效甄别、精准分流、就地调处、实时督办、依法引导”,有效破解了基层矛盾纠纷主动发现不力、解纷资源分散、数据汇聚单一等难点堵点问题,矛盾纠纷排查和分析研判持续深入,化解矛盾纠纷、防范风险整体质效实现快速提升。
据深汕特别合作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凝聚“一站式”解纷合力,加强现有治理资源整合,全区着力打造集“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对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同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平台搭建向实质解纷、部门“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纠纷“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转变,为群众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解决提供一条龙便捷服务。
2023年11月2日,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召开综治中心规范化调研座谈会。
今年上半年,通过强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区刑事治安警情181起,同比下降39.7%;全区信访量835宗,同比下降55.75%。
“警格+网格”
全方位推进精细化治理
印发网格管理暂行办法、考核细则、奖励暂行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制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网格划分实施细则(试行)》,科学划分153个综合网格,加强规范化服务管理……今年以来,深汕政法和社会工作局探索“网格+警格”双格联动,对接深汕公安分局,深度融合网格管理与民意速办,建立民意速办联动机制,打通区级居住登记信息自主申报系统,持续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
8月26日,辖区网格员接到通知,请求协助核实一名嫌疑人的居住信息。面对紧急任务,网格员迅速响应,立即再次上门采集。在细致入微的排查中,成功发现该名嫌疑人,并核实其身份信息,迅速将关键信息录入采集系统,助力公安部门迅速行动,彰显了网格员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区网格队伍共协助各村排查风险隐患1400余处、调解矛盾纠纷130余起。深度参与经济普查工作,上报全区普查单位底册数2923家,上报率100%。网格员正在成为平安深汕建设的主力军。
2024年8月,深汕特别合作区网格员联合公安、妇联工作人员开展入户宣传活动。
“无讼+自治”
多元化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深汕法院立足深汕作为深圳乡村振兴主战场的优势,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乡村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继去年确定红泉村、红罗村作为“无讼村居”创建试点村,今年新增8个试点村,进一步完善“无讼”村居(社区)创建相关工作机制,构建“驻镇联村”机制,2023年10月以来选派工作人员驻点镇村170人次,指导或参与矛盾调解47次,参与矛盾调处86次,提供法律意见35次,调解成功案件数量17次。通过创建“无讼村居”推动建立村域基层治理“微格局”,助力构建和谐稳健、文明有序的农村发展生态。
2023年12月24日,深汕法院开展“无讼村居”共建协议签署仪式暨“清‘枫’迎无讼 送法进万家”法治游园活动。
“一开始确实是我们太冲动了,我们有不对的地方。”
“我们也有不对的地方,要是多沟通早就把事情解决了。”
这是红泉村党群服务中心调解室内的一幕,当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该起纠纷源于20多年前,村民卢某未经协商,擅自砍伐空地上黄某家栽种的树苗,两家人因此结怨。2023年,卢某向村委会申请在该地块上建房,但遭到黄某的反对。网格员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并上报了该起纠纷。“五老”志愿调解队员朱加青获悉情况后,先后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和上门入户询问,并通过法官联络站联系到驻点法官咨询法律意见。全面掌握情况后,朱加青联系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发挥老干部与村民关系友好、威望高的优势,在厘清纠纷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对双方当事人展开谈心式调解和释法明理,最终促进这起邻里纠纷握手言和,成功化解了两家多年的积怨。
“民间调解志愿队”是深汕法院在红泉村开展“无讼村居”创建试点过程中推动成立的基层解纷力量,是法院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成果之一。
去年以来,法院成功吸纳了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13名“五老”调解员,成立两支民间调解志愿队,“用身边人调处身边事”,让“五老”“乡贤”积极参与村内矛盾纠纷调解,有效开展家庭、邻里纠纷调处工作,推动形成了一个个“矛盾就地化解”的生动实践。
“队伍+服务”
专业化绘就治理同心圆
如何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深汕强化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加快绘就治理同心圆。
深汕聚焦党建引领,织密组织体系。组织“两企三新”领域党员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好兄弟、兴舞消防、华润电力等园区企业和深汕商会等社会组织交流,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3场,专题党课活动1场,覆盖“两企三新”党员200名。
为夯实基层治理力量,筑牢基层治理体系,深汕积极响应并适应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举办2024年深汕社会治理专业提升支持计划——矛盾纠纷调解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技能与素质,确保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贯通。
2024年8月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开展社会治理专业提升支持计划-矛盾纠纷调解培训班开班仪式。
积极推动党建引领活力小区建设,召开“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印发《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指引》,以“1+4+5”培育9个典型村和深耕村小区实现管理服务标准化,在深耕村设置“邻里之家”“小区大事—党群共建美好家园”“民生诉求服务站”等标识牌,推动基层议事程序规范化。
严格落实《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村民小组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党组织建设向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延伸,通过补贴、考核、教育培训赋能村组干部,谋划“基层治理+社会工作”助推典型村培育,发挥矛盾调处、制度规范合力作用。
凝“新”聚力、暖“新”观影;深圳野生动物园亲子研学游玩;“三伏送清凉,关怀沁人心”慰问;以心暖“新” “月”发团圆新就业群体中秋慰问……深汕注重暖“新”关爱,打造友好街区,丰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文化生活,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9月13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政法和社会工作局联合区总工会开展以心暖“新”“月”发团圆新就业群体中秋慰问活动。
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反映的问题,深汕政法和社会工作局发挥“接诉即办”等机制作用,联合城管部门调整快递站点前铁马位置,拓宽货物装卸、货车停放空间;实地调研6个住宅小区、机关食堂等,协调优化设置暖蜂驿站2个,新增暖蜂驿站1个,沟通解决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分拣难、进门难、吃饭难、休息难等困难诉求10余件。
与此同时,深汕全面统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深入一线实地走访,开展社工人才的摸排,梳理全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各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和建议,助力基层治理。
“截至目前,全区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49人,其中党员36人;共有志愿服务队伍89支,志愿者7000余名;有社会组织21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汕政法和社会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建设,倡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百千万工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搭建培训交流平台,以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合作区经济高质量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