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常易,华章日新。2024年,广州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高立法效率和质量,立法工作更具高度、精度、温度和广度。一部部“可操作、有特色、小快灵”的法规规章落地见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服务发展大局
加强新兴领域、重点领域立法
坚持立法赋能重点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培育广州市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制度供给。
•推动制定《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破解制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创新应用、安全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创新性、前瞻性规定,构建全生命周期汽车产业链。
•推动制定《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聚焦空域、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发展、应用场景等关键问题,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落地转化,构建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广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定《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顶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挖掘城市发展潜力。
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知识城九龙湖公园演示飞行 图源广州日报、广州黄埔发布
立足地方特色 解决发展难题
坚持精准施策,以“小切口”立法解决经济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全省率先推动政府区域协同立法项目《广州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与佛山、东莞、中山、清远等城市共同推动珠江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解决水上交通重点领域安全问题,为广州市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和海洋强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推动制定《广州市绿色金融条例》,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标准体系建设、“漂绿”风险防范等方面探索提出“广州方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修订《广州市专利管理条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专利高质量创造机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专利申请快速通道,盘点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实践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提升涉外专利服务能力,打造广州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高地。
广佛莞中清共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协同立法机制
回应民生关切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石,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推动制定《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围绕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作出针对性规定,为政务服务的全面提质增效消除瓶颈、疏通渠道,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修订《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坚持源头减量,促进建筑废弃物处置产业化发展,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秩序,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建筑废弃物管理利用体系。
•推动修订《广州市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聚焦虚假维修、作业不规范、管理部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简化审批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机动车维修业健康发展,保障机动车维修质量和运行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立法和普法融合 讲好立法故事
•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程度越来越深,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立法实践入选广东省地方立法典型推介案例。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动以高水平法治助力老城焕发新活力,荣获新华网2024社会治理创新分享大会案例。“历史文化名城法治宣传”项目入选第二届广州市“老城新生”伙伴计划。
•“广州经验”“广州样本”持续向全国全省推广。《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等立法被人民日报、法治日报、人民网、央广网等媒体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