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表达诉求;构建“访—调—诉—检”全链条矛盾化解体系,群众解纷“最多跑一地”;创新搭建“智治社会治理平台”,大数据精准捕捉潜在风险……近年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守护一方安宁、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固堡垒。
三级联动织密基层治理网
“这笔钱我讨要许久了,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追了回来。”村民黄伯紧紧握住网格员陈叔的手,感激地说。
这是一宗积年累月的借款纠纷,因无借条为凭,双方对借款金额各执一词,僵持不下。两人将问题反映到村综治中心,村网格员了解情况后,发现案件复杂且所涉金额不菲,即刻上报区综治中心。中心迅速响应,组织双方开展调处工作,协调律师、人民调解员、法官等专业力量参加联合调解。凭借类案分析之智与释法说理之能,终使双方达成合意,握手言和。
在仲恺高新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依循纵向分级与横向分类机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百姓遇到矛盾时,仅需在家门口向网格员倾诉诉求,村(社区)综治中心便会依据纠纷之复杂程度,或就地化解,或上报上级综治中心调动资源予以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秉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理念,仲恺高新区打造了潼侨镇新华社区“先锋服务式”综治中心、惠环街道西坑村“枫桥式”综治中心等特色品牌,并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推广“枫桥式”综治中心建设。同时,优化全区305个综合网格,配备充足的专、兼职网格员,持续提升工作水平。
目前,三级综治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全区网格员在综治中心的统一指挥下,通过“智治社会治理平台”上报的网格事件已逾10万件,经各级分流处置,办结率达99.82%。
1月17日,惠州仲恺高新区网格员对辖区内商铺进行入户普法宣传。
多元协同凝聚解纷大合力
“这么多专业人员共同为我们梳理问题、答疑解惑,分析工伤认定、法律途径及结果预判,我们公司心悦诚服。”面对矛盾纠纷调处结果,某企业负责人感叹道。
另一方当事人也表示满意:“真没想到,一到这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用争吵,不用打官司。”
这是一起工地伤情纠纷,从起初的激烈争吵到最后的握手言欢,仅耗时一个下午。这样的高效联动调解,正是仲恺高新区综治中心整合多元力量,实现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的生动实践。
“我们施行的是‘前台受理、引导分流、后台调处’的工作模式。”仲恺高新区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内设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研判室、网格管理中心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党建活动室及部门人员入驻办公室等“一厅七室”,功能很完备。
依靠资源集聚优势,基于“政法一盘棋”的大局观念,以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基层政法力量为核心,仲恺高新区综治中心成功构建“访—调—诉—检”矛盾化解全链条模式。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派员常驻,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工会、妇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轮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仲裁、心理服务等组织和社会力量入驻。
由此,群众“只进一扇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1月21日,惠州仲恺高新区网格员与潼侨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巡查。
科技赋能精准防患于未然
“不打官司、足不出户就拿回了欠款,实在感激不尽,孩子的学杂费有着落了。”2024年8月底的一起案件,从上报至圆满化解,不到一天时间。
据悉,仲恺高新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在采集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时,发现一宗农产品买卖纠纷。农户将水果蔬菜卖给某合作社,合作社却以种种理由拖延付款。为保障农户权益,使其尽快拿到款项,区综治中心协调司法行政部门、法庭通过视频开展线上调解。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解与释法说理下,该起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仲恺高新区遵循“1中心+1平台+2张网+3支撑+N专题”一体化社会治理服务模式,创新搭建“智治社会治理平台”,并与市级平台实现联网互通,形成“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高效协同,运转流畅。
依托智能化信息平台,仲恺高新区综治中心借助省市“粤平安”和“惠平安”系统以及区“智治社会治理平台”等大数据平台,收集基层社会治理数据,精准发现并筛选出问题隐患。工作人员借此可实时掌握治安动态,对潜在风险进行精细研判,提前介入处置,防患于未然。
为突破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的时空局限,区综治中心统筹基层法治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各级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强化科技赋能,拓展线上服务,拉近线下距离,使群众足不出户便能远程反映问题、办理事务、调解纠纷,达成治理与服务的“零距离”。
如今,仲恺高新区凭借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高效运行,持续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样板,为全区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