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大塘工业园的广东协佳化学有限公司(下称“协佳公司”),再也不用担心为了迎接执法检查而耽误生产经营了。
4月10日,大塘镇应急、消防、生态、市监等部门对协佳公司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各项检查工作。以前,各部门轮流上门检查,不仅效率低,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佛山全面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改革。各执法部门“一次上门,全身体检”,既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又为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了指导。
2024年,全市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2581次,检查企业4451家,减少上门10674次,全市行政检查降幅达24.11%,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破解执法频次较多、标准不一等问题
作为一家非许可类化工企业,协佳公司一直以来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此前,相关部门独立负责各自的检查事项,叠加的检查频次较多,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迎检压力。“每个月要应付3~5次执法检查。”协佳公司安全经理杨孝军说。
让企业感到苦恼的,还有此前各部门的执法标准不统一。“对于化工产品产生的气味,生态环境部门不允许将未达标的气体外排,而应急部门则要求保持通风,避免因气体浓度过高引发爆炸事故。”协佳公司总经理黄天胜为此感到左右为难。
协佳公司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企业反映,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让它们疲于应对,希望规范涉企执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市场监管部门对协佳公司的叉车进行安全检查。
今年2月,党中央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合理确定行政检查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佛山拥有超171万户市场主体。如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对它们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头事”。
近年来,佛山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企业心声,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全面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改革。
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执法,是这项制度的一大亮点。佛山出台“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和企业清单,其中事项清单覆盖32个重点执法场景、20个执法部门,明确发起单位、联合单位、检查内容等要素。
“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发起部门,制定检查计划,召集联合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科长吴德峰说,通过多部门“综合会诊”,有效化解部门之间重复执法、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难题。
为企业提供全面体验和全方位服务
大塘镇拥有佛山唯一的化工园区,集聚了一批纺织印染、精细化工企业,这两类企业对安全、环保的要求都比较高,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综合查一次”实施后,协佳公司去年底和今年初经历了两次不同方式的联合执法检查。
第一次检查时,由于各部门同时到访,公司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员、生产经理、仓储主管等全员上阵,仍感到压力较大。检查结束后,公司将相关意见反馈给了执法部门。
第二次,执法部门优化了检查方式,在同一天分批上门检查,公司主要安排两名安管人员配合,就高效完成了迎检工作。
作为一线执法人员,大塘镇应急办副主任常大鑫说,多部门联合检查,不仅可以现场沟通解决执法标准不统一问题,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体检。
“综合查一次”,切实减轻了企业迎检工作量,提高了检查效率。黄天胜说,改革后,执法部门到公司检查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让公司更加专注于生产经营。
“大塘镇作为三水区‘综合查一次’试点镇,大塘化工园区作为试点园区,积极探索非‘一支队伍管执法’框架下的‘综合查一次’改革,提升执法效能,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大塘镇党委委员、三水区化工园管理局副局长龚达辽说。
实际上,“综合查一次”,不仅是检查,也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和行业解决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综合查一次’,让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提升了化工园区管理水平。”龚达辽说,去年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塘精细化工专区是全省第一批通过广东省化工园区复核认定的园区。
在吴德峰看来,“综合查一次”,不仅改变了执法方式,更改变了执法理念,引导相关部门坚持柔性执法。
为破解执法过严、过罚不当问题,佛山各执法部门将“综合查一次”与包容审慎监管有机结合,持续深化减免罚清单运用,探索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不断提高执法服务水平。
2024年,全市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6.01%,但罚没金额同比下降0.41%,有力印证了佛山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综合飞一次”实现执法“零打扰”
每天早上,36架无人机从南海区7个镇(街道)的智能基站出发,飞上百米高空执行巡查任务,在AI识别算法的加持下,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污染饮用水水体等各类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南海通过出台《关于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使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视频符合证据的三性: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让其可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同时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无人机可以自主飞行、自动识别线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自动化取证’。”南海区司法局依法治区工作股副股长林嘉雯说。
佛山以南海区为试点,创新打造以无人机执法为主的非现场 监管执法新模式,对涉及6大领域54项行政执法事项实施“综合飞一次”, 实现违法行为“零距离”观测、企业群众“零打扰”巡查、执法人员“零跑腿”办案。
科技赋能,执法增效。佛山以“粤执法”为依托,运用无人机执法、智能化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检查效能。截至2024年底,佛山全市32个镇街全面上线应用“粤执法”,累计办理案件约15.4万宗,其中共4个镇街累计办案量排全省前10,南海大沥排全省第1。
吴德峰表示,将持续完善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探索开展“亮码入企”工作,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佛山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成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