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面依法治省

潮州潮安:“一扇门”解民忧, “一杯茶”化矛盾

时间 : 2025-04-22 11:02:08 来源 :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潮州政法
【字体 :

在潮州市潮安区,一幕幕生动的基层治理画面正不断上演。于浮洋镇综治中心“六室一厅”内,一面锦旗见证着一场劳资纠纷的圆满化解;古巷陶瓷协会调解室中,法官与协会调解员巧用“背对背”调解法,让百万赔偿当场落定;凤凰镇的茶室里,一杯单丛茶在袅袅茶香中悄然解开矛盾的心结。

近年来,潮安区深入构建1+6+N”(“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以及“粤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云平台,“N”指其他政法综治和社会力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着力把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2025以来累计排查纠纷642件,化解631件,化解率达98.28%

“六室一厅”集成治理

走进浮洋镇综治中心,“六室一厅”的标准化布局令人眼前一亮。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工作室等功能区划分明确,工作制度整齐上墙。这种“一站集成”的模式,将以往分散各处的治理资源巧妙整合,极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nEO_IMG_p4-潮州潮安:“一扇门”解民忧, “一杯茶”化矛盾 .jpg

潮安区组织参观浮洋镇综治中心。

墙上悬挂的锦旗格外醒目——“情系百姓解民忧 依法依理巧调解”。这是群众余某涛送来的感谢。不久前,他的家属丁某桂在务工期间发生意外,引发了劳资纠纷。浮洋镇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多个部门,通过专业研判和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如今,这般高效的治理场景在潮安区已屡见不鲜。依托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沙溪镇综治中心整合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入驻,构建“诉求受理—分流处置—跟踪反馈”服务体系。群众只需进这一扇门,诸多难题便能迎刃而解。

例如,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纠纷僵持不下,多次协商均无果,综治中心得知后,迅速联动多个部门介入调解,经过多轮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化解矛盾;某工厂有劳资纠纷,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从情与法的角度入手,进行妥善处理。凭借这“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今年沙溪镇排查出的18宗矛盾纠纷已全部成功化解,化解率达到100%

潮安区的基层治理网络正持续加密织牢。全区构建起“五级联动”治理体系:区级中心统筹全局,17个镇级中心承上启下,451个村级中心就地化解,1242个基础网格动态巡查,N个微网格延伸末梢。这套体系横向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力量,纵向贯通区、镇、村、网格四级架构,形成了立体化、全覆盖的治理格局。

在打造智慧治理方面,潮安区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运行机制,打造出“全时感知、分级响应、多元协同”的矛盾化解体系。“粤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云平台、“信访超市”、“数字乡村”等多种数字化工具及信息平台的应用,让“人治+智治”的调解新模式落地生根。

“法官+协会”联动解纷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潮安区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感谢法官和协会的调解,让我们这么快拿到赔偿。”在古巷陶瓷协会调解室内,劳务者胡某的家属签完调解协议后如释重负。日前,潮安法院古巷法庭与古巷陶瓷协会联动,成功调解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118万元赔偿款当场履行到位。

这起纠纷源于一起高空作业事故。某卫浴公司钢结构施工期间,工人胡某不慎从高架坠落,发生意外。调解现场,各方情绪激动:家属要求公司、包工头和保险公司共同担责;卫浴公司则认为事故系工人操作不当所致,且工程已承包给包工头刘某。

面对僵局,法官和协会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法,分头开展工作:一方面安抚家属情绪,引导合理表达诉求;另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包工头和保险人员释法明理,明晰各方责任及赔偿义务。经过一番细致调解,各方最终达成和解。

nEO_IMG_p2-潮州潮安:“一扇门”解民忧, “一杯茶”化矛盾 .jpg

潮安区古巷陶瓷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召开案件调解会。

古巷陶瓷协会调委会凭借出色的调解工作,先后获评全国工商联“四好商会”,其运用“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化解专利纠纷的案例更入选全国百佳典型案例。这无疑成为潮安区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范例。

针对辖区涉企纠纷多的特点,潮安区创新建立“法官+协会”多元解纷机制,在古巷、庵埠、彩塘、凤塘等工业重镇设立联调工作室。由专业法官指导行业协会调解员,重点化解涉陶瓷、包装、茶叶等行业的矛盾纠纷。据统计,今年以来,该机制已促成多起矛盾纠纷在诉前实现“零成本”化解。

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潮安区因地制宜培育出多个群防群治的特色品牌:龙湖古寨的“锣响人出”、古巷镇的“吹哨聚力”、庵埠镇的“警企共建”、沙溪镇的“四网同治”以及东凤镇的“义青联军”等,共同构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每天清晨,龙湖古寨的商户黄名国总会佩戴义警袖标,开启一天的巡逻工作。这支由10名本地商户组成的义警队成立于20233月,凭借对古寨“一砖一瓦”的熟悉,已成为维护古寨平安的“活地图”。自队伍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巡逻、帮助游客寻找失物等200余次。作为“5分钟”快反圈的重要力量,义警队与派出所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

在东凤镇仙桥村,由当地青壮年自发组建的“义青联军”同样成效显著。“队员们都是义务服务,有需要就随叫随到。”仙桥村治安主任沈锦强介绍,前段时间村里发生险情,治安联防微信群一声通知,队员们立刻放下手头事务,迅速奔赴现场。这支队伍活跃在交通疏导、消防安全等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群防群治的中坚力量。

“茶香法韵”润民心

在袅袅茶香中消融矛盾,于悠悠乡情里平息纷争。潮安区深挖茶文化、宗祠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本土资源,创新推出“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制茶四式”等特色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调解既蕴含法律的刚性约束,又不失文化的柔性关怀。

走进“中国十大魅力茶乡”凤凰镇,空气中弥漫着单丛茶的清香。这里不仅是年产值近20亿元的凤凰单丛茶原产地,更将茶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以潮州茶艺“和、敬、精、乐”为魂,取凤凰制茶“采青、晒青、炒青、烘焙”四道工序为形,独创“茶+调解”工作法。一杯清茶,几句乡音,调解员们以“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的智慧,让许多剑拔弩张的纠纷在氤氲茶香中“事了茶香散”。

nEO_IMG_p1-潮州潮安:“一扇门”解民忧, “一杯茶”化矛盾 .jpg

潮安区凤凰镇坚持“以茶为媒”,打造“制茶四式”调解品牌。

 “来,先喝杯茶。”在文祠镇李工坑村的“石榴籽”畲族议事厅里,调解员们以茶为媒,巧妙运用畲族“和顺、勤劳、向善”的族规家训,让争执双方在品茗中找回理解与包容。

调解的力量,不仅来自茶香。为凝聚调解合力,潮安区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成立村级贤达理事会,广泛汇聚宗亲会、老年人协会等力量,吸纳“五老”贤达、平安志愿者等组建专业调解队伍,目前全区调解员库约有2500人。归湖镇金光村传承南宋名臣王大宝的遗风遗训,组建以宗亲代表为核心、法律顾问为支撑的调解队伍,用乡情乡谊化解矛盾纠纷。龙湖镇鹳巢李氏以38座宗祠为纽带成立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构建“年轻人主事、老年人顾问”现代化智慧化乡村治理体系。“宗祠文化+桑梓文化+家风文化”融合解纷模式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100个优秀案例。

nEO_IMG_p3-潮州潮安:“一扇门”解民忧, “一杯茶”化矛盾 .jpg

潮安区龙湖镇鹳巢乡成立鹳巢传统文化促进会人民调委会。

在非遗保护领域,潮安区做优做强全国首家非遗保护调解中心,创新推出“法治+非遗”模式,首创“铜锣七式调解法”,通过“四个一”工作模式(专业队伍、联动机制、法律服务、宣传方式),为非遗传承提供精准法律服务。非遗保护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版权纠纷8宗,提供法律咨询132场次,有力护航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