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接地气 转变方式贴百姓
——广州电视普法节目通过三个“三合一”转型结硕果
2012年,广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广州广播电视台合办的《烦事有得倾》获得全国十佳栏目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协会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专家评审认为:“该栏目突出了广州的地方人文特色和法制环境,通过真实生动的法制故事,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观念,引导市民知法懂法守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根据央视索福瑞调查,在广州地区所有能收看到的电视法治栏目中,《烦事有得倾》位居第一,收视率一直稳定在2点左右。这在全媒体竞争日益惨烈的今天,能做到既叫座也叫好,既有市场效益,又有主流价值内涵,为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
《烦事有得倾》是在继承以《普法视角》、《一周睇法》栏目的优点上,于2011年6月开播,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成绩,我们主要在“三合一”上下功夫。
一、法制现场、情感故事、律师调解 “三合一”
法制类节目作为一个电视长盛不衰的题材,一直深受观众的追捧,也是不少电视节目的制胜法宝,当前,情感故事类节目在国内也方兴未艾,收视不俗。广州广播电视台法制故事《烦事有得倾》(粤语,“什么麻烦事都可以好好说”之意,倾指商量)结合法制节目、情感故事两种节目的优势,突破传统的“以案说法”的法制节目形式,淡化法律说教,强化“故事说法”,采取情感故事现场拍摄,以离奇的故事、曲折的情节,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将故事和法制结合,将纠纷和调解结合,在故事中讲法律,在调解中讲和谐,在潜移默化中使观众领悟法律精神,调出了一款法制节目的“鸡尾酒”。
《烦事有得倾》以现场纪录、真实故事的形式表现,以“追踪调查”为主要拍摄手法,纪录矛盾冲突的“火爆”现场,故事情节围绕戏剧冲突展开,强化节目的吸引力。在必要时候引入律师进行适度的调解,提高法律服务。栏目播出的《消逝的幼童》、《飞越疯人院》、《被硫酸破我碎的美丽容颜》等内容,公信力也得到公众的高度认可。
二、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升级换代“三合一”
电视法治节目的创新从根本上讲,是理念和体制的创新。《烦事有得倾》的成功是广州广播电视台与广州市司法局、广州市普法办十余年普法宣传合作探索的结果,也反映出法治宣传理念的升级换代。
最初的第一代是13年前的《广州政务之窗:普法视角》栏目,节目内容以司法局系统内部工作报道为主,单一说教,不谈收视率,唯求咬文嚼字、领导满意;第二代是7年前的法制专题栏目《一周看法》,类似中央台《今日说法》的专题节目特色,节目跳出司法内部工作,围绕市场,紧贴民生抓选题,同时开设《大状出动》子栏目,律师免费出马为市民解难题,收视率平均达到1.2,可以说已经在市场中站住脚跟了。如果就这样不平不淡的延续下去,其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同时管理层认为,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只能沦为无数的电视栏目中普通的一个,普通到无人提及。城市台的法制类节目就真的只能停留在这样平平淡淡、不死不活的地位吗?
2011年3月,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开播触动了普法工作者、电视人的神经。此时,广州广播电视台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中,制片人制度也在全台铺开:节目如果做得不好就没有收视,没有收视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经费,节目就要下!于是,《烦事有得倾》就在这样的背景中被推向了市场,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从调研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传奇故事》,到考察湖南长沙的《寻情记》、《情动8点》;从内容采集到叙述模式,从节目运作到节目运营,经过调研,《烦事有得倾》团队确认:法制节目是有市场的,无论是有关部门的支持还是观众的追捧,还有目前全国各地火爆的法制节目,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广州地区存在着取之不尽的题材(案源)。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港澳,广州的经济现象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完全可以成为法制节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来源。于是,作为广州本土第三代法治栏目——一个以调解特色的法治故事节目正式登场。
三、人民调解、俗事雅读、市场营销“三合一”
电视调解类栏目的产生,源自当下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2011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烦事有得倾》栏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广州广播电视台和广州市司法局联合推出的。《烦事有得倾》栏目之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欢迎,这其中除了深刻的时代根源和强烈的社会需求,还体现了现代媒体功能的延伸——媒体的信息传播与媒体推进社会管理的有效互动。有专家评论《烦事有得倾》提升了电视节目的社会功能——“社会维稳的润滑剂”。
《烦事有得倾》主要案源来自各观众法律求助电话,以及合作的广州市、区两级法院、律师事务所、区街司法系统,内容选择故事性强、有现场感的真实事件。节目内容涵盖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经济往来、劳动仲裁等各方面适合电视表现的题材。
在广州市律师协会支持下,《烦事有得倾》组建了一支由广州市十佳律师、十佳优秀女律师、十佳青年律师等优秀律师构成的公益调解团队,免费到达纠纷现场,讲情讲理讲法,居中调解。正式因为效果好,口碑佳,省内省外求助电话络绎不绝,调解团队足迹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江苏、山西、福建等省份。栏目不仅立足调解,还调动社会慈善机构、热心企业和人士积极参与,给予节目中的困难群体各种帮助,同时成立“《烦事有得倾》法律爱心公益金”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追求法律的正义。
节目主题语:“烦事有得倾,倾完心就定”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当然,质疑总是难免的。
调解类电视栏目采用当事人面对面方式进行纪实性拍摄调解,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所谓“上电视抖家丑”是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的,因此如何保证源源不断的素材,如何化解人们前来调解的疑虑,除了必要的隐私保护,《烦事有得倾》提出了“俗事雅读”叙事风格。栏目屏弃了一些调解节目刻意制造冲突,激化矛盾来吸引眼球的做法,在真实展示当事人之间矛盾纠葛的过程中,不刻意渲染矛盾产生的丑恶丑态,始终充满人文关怀,关注俗事背后的社会心理分析;消解脸谱化,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强调人性化,呼唤人性的复苏;最后的总结,始终“阳光的尾巴”,指出教人向上、不懈进取、和谐向善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方向,满足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传统心理,积极引导当事人向善,回归纯朴心灵的本源。这样,上电视调解就不是抖家丑,而是进行情理法的梳理和寻找生活的新希望。
广州,中国的“南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让这里成为五湖四海的“淘金者”的寻梦园,1600多万常住人口中,有将近一半的外来人员,加上独特的地缘文化,为《烦事有得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同时也为城市台法治宣传走向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的背景下,《烦事有得倾》栏目也成为广州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实施节目研发和产业化创新的一个成果。目前,该栏目版权已经销售到广东省内、重庆、湖南等近十家省市电视台,实现了由单一的节目制作播出向节目制作销售的成功转型,并与多家电视台达成跨地区联合制作、节目交换、资源共享的意向。
来源:广州市普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