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通过莞邑调解平台线上解决纠纷,我们足不出户就结了案,真是又方便又快捷。”日前,当事人张先生通过东莞市“莞邑调解”平台申请调解纠纷,有效解决了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和当事人诉求之间的矛盾,让当事人感受到调解的效率与温度。
这样的秉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非接触式”调解服务新模式,仅仅是东莞近年来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科创新城的东莞,拥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结构倒挂,社会结构复杂,城市文化多元,社会治理面临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东莞的答案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统筹全市调解资源,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联动发力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打造莞邑调解平台
从“小事不出村”到“解纷不出户”
2730元的材料款,对于从事小生意的张先生来说,是一笔不大不小的数目。
原来,张先生今年年初向刘先生供货,材料运到之后刘先生承诺一个月内付清款项。但一个月过去,对方仍未支付,于是张先生通过“莞邑调解”平台申请调解纠纷,要求被申请人刘先生支付材料款2730元。
调解员在平台收到通知后,分别向双方致电了解案件详细情况。刘先生表示承认因疫情原因,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尚未支付张先生材料款,同时承诺于3月初向张先生支付上述款项。张先生表示同意,双方通过“莞邑调解”平台达成协议。3月下旬,调解员通过电话回访双方,欠款已经完成支付,双方当事人都感谢平台解决了纠纷。
▲“莞邑调解”线上解纷平台
“你不知道那种催债的经历,像猫捉老鼠游戏一样,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张先生说,这笔钱不大也不小,去到法院起诉费力又费时,在深深感到无奈之时,他听说“莞邑调解”平台可以化解矛盾纠纷,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登录申请,结果了了心事,暖了心窝。
“以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通常要先到纠纷发生地或者属地调解组织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才能被受理。现在,市民群众只需要在手机微信里搜索‘莞邑调解’小程序,或是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就能为其排忧解纷。”东莞市司法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介绍。
那么,“莞邑调解”平台是“何方神圣”,到底有什么功能呢?
据介绍,为提高东莞调解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东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水平,根据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总体规划,东莞市司法局于2020年启动“莞邑调解”线上解纷平台建设,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有效整合全市优质调解资源,为全市广大调解组织、调解人员及纠纷当事人,提供集在线咨询、在线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在线立案等功能模块的智能化、一体化平台。
该平台由东莞市司法局委托东莞市调解协会运营,已于2021年5月初正式全面上线试运行,目前,全市已有包括镇街调委会、村(社区)调委会、个人调解室、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商会调委会共1273个调解组织,6406名调解员入驻平台,及时化解市民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
可以说,通过“莞邑调解”平台化解纠纷的方式,传承创新了“枫桥经验”,推动从“小事不出村(社区)”升级到“解纷不出户”。
2021年,“莞邑调解”平台项目入选东莞市2021年度“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以及2021年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佳优秀案例。
▲2021年9月8日,东莞市2021年调解员等级评定首场实地评审顺利开展
近万“和事佬”的娘家
为东莞发掘储备“莞邑调解”强大力量
明代海瑞曾有名言:“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这说明,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绝对是一个关键因素。
对此,东莞把人民调解工作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名调解员,东莞市医疗争议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罗剑从事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已有9年。2021年,他和全市286名调解员完成了调解员等级评定,他和潘旭毅、严小艳、莫满水、邓小红被评为全市5名二级调解员。此外,还有三级调解员35名,四级调解员246名。
“获评为东莞首批二级调解员使我倍感荣幸,这既是对我多年从事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今后进一步做好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激励。我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医患之间良好沟通的平台,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罗剑说。
“我在基层从事调解工作10年了,这次被评为三级调解员,增强了我的荣誉感、使命感,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让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来自东莞市石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三级调解员龚玉君说。
实际上,这是东莞率先在全省完成首届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而这项工作的背后,离不开广大“和事佬”(人民调解员)的娘家——东莞市调解协会。
该协会受东莞市司法局委托在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以“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为原则,严把“申请关”“资格关”“材料关”“面谈关”“技能关”,优中选优,历时半年,为东莞筛选出一批真正扎根基层、热心调解、擅长调解的矛盾纠纷化解能手,为平安东莞发掘储备“莞邑调解”强大力量。同时,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是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调解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调解员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积极性。
目前,东莞市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204个,人民调解员8312名,随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推进,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组织、个人参与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但是也存在调解人员资质能力失范、调解员管理松散,考核评比机制不健全,缺少晋升机制与职称管理机制等问题。同时,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调解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亟需提升等,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构建东莞市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20年5月22日上午,东莞市调解协会正式揭牌成立,充分发挥调解协会在多元化解纠纷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引领作用和标杆作用,强化在城市治理中,对多元化解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组织和协同作用。
在东莞市司法局的指导下,东莞市调解协会成立两年来,大力推广和普及“莞邑调解”平台应用,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线上线下培训提升调解队伍素质能力,指导商协会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协会在多元化解纠纷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引领作用和标杆作用,强化在城市治理中,对多元化解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组织和协同作用。
比如,针对东莞市一些调解组织定位模糊,调解员队伍发展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的工作局面,东莞市调解协会在东莞市司法局指导下协助各类调解组织规范调解员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在各行各业挑选资深调解人才,组建共203人的调解专家库,为调解组织提供调解指导和法律咨询。
此外,东莞市镇司法行政近3年来共举办近300期培训员培训班,推出人民调解员线上培训网课共720个,帮助调解员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更加有针对性、有方法地开展调解工作。
▲莫满水为群众调解劳资纠纷
构建大调解格局
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如果说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于东莞意味着什么,那一定是东莞成功迈入万亿GDP和人口过千万的“双万”城市行列,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与此同时,作为拥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东莞人口结构倒挂,市场主体众多,社会结构复杂,城市文化多元,社会治理面临挑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人民调解靠谱吗?万一对方反悔了我该怎么办?”因在工作中手受伤,桥头一家企业员工陈先生心里对于与企业的赔偿纠纷通过人民调解的最终效果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而,事实告诉他,有了司法确认的“护航”,陈先生的担心多虑了。
此前,陈先生因赔偿问题差点和企业闹上“公堂”。桥头镇石水口村莫满水调解工作室调解受理后,莫满水带着团队成员通过法理情理相结合化干戈等。经过一周努力,双方就赔偿达成和解协议,而且这份协议得到法院的司法确认。也就是说,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用再费时费力去打官司了。
实际上,东莞市第三法院邀请辖区内个人调解工作室成为特邀调解组织,先后与莫满水、任庆祥、莫柏强等当地知名个人调解工作室建立双向诉调对接机制。法官在个人调解工作室轮值驻点,培训调解员团队、与调解员联合开展调解并进行司法确认工作。此外,在行政调解方面,一些辖区派出所的治安案件也委托莫满水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
数据显示,2019年6月18日至2021年7月20日,该工作室受桥头法庭委托调解案件696宗,调解成功438宗,涉及金额5176万元,为“诉调对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有效缓解法院诉讼压力。
这样一个村级小型个人调解工作室,在联动发力上做出了大贡献,正是东莞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一个缩影。三年来,东莞不断发展和完善“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联动发力的工作机制,打好“调解+”组合拳,助推东莞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目前,东莞已形成以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宽领域人民调解网格体系。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120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其中异地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23家、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19个、个人调解工作室63个,驻所调解工作室93个。驻所调解工作室配备了47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7×24小时全天候的纠纷化解工作,实现了驻所派出所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2020年8月29日,东莞市福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是市调解协会成立后,指导成立的首家商协会调解组织
以人民为中心
为“双万”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民调解力量
2020年底,因租金、货款产生纠纷,东莞两家企业在东莞市河南商会调委会接受调解,调解员景东星以法律为基础,抓住问题焦点,耐心充分沟通,分析利弊,谋求双方利益契合点,将复杂的法律关系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给当事双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通过商会给我们做‘和事佬’,困扰我们企业许久的难题迎刃而解,也侧面反映出东莞一流的营商环境,感觉在这里做生意没选错。”其中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让起诉止于调解,让社会变得更和谐。东莞大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处理平台在全市“多点开花”,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民众分忧、为商企解难。
作为制造之都、科创新城,东莞拥有庞大的市场主体和劳动者大军。数据显示,当前东莞市场主体突破140万户,有着行业多、企业多的特点,东莞市调解协会争取东莞市工商联、东莞市妇联、东莞市消委会、东莞市社会组织总会的支持,大力推进社会组织调委会建设。东莞市调解协会主动对接55家行业协会和23家异地商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商会协会调节优势,及时发现和调处所在领域的各类矛盾。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事。三年来,东莞在医疗、金融、劳动、知识产权、家事、消费、交通、商事等领域成立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成立的东莞市医调委,2019至2021年期间,受理案件973宗,调处971宗,推动实现全市重大医疗纠纷案件降幅达90%。指导成立东莞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金融非诉调解机制,创新开展金融纠纷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调解组织在法院和纠纷当事人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搭建“调解+司法确认”工作平台,建立司法确认绿色通道。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缺少。
截至2021年底,东莞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成功调解金融纠纷案件580宗,涉及金额17.36亿元,案件数量及金额均居全省前列,为东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清官难断家务事”,左邻右舍有纠纷了、租赁矛盾该找谁帮忙维权……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糟心事儿,你会怎么做?现在,很多街坊邻居会直接找到镇、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村(社区)法律顾问等,足不出户村就能找到“和事佬”。
近年来,东莞大力加强个人调解室建设,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工作品牌,目前已涌现出一批以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莫满水、任庆祥、张惠欢、温泽旋、张穗增、郑桐生为代表的个人调解室的带头人,他们热心调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已然成为助力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高水平纠纷力量。
▲张惠欢为群众调解纠纷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这几年来,张惠欢律师调解工作室团队凭着公平公正又不失人情味的处事原则,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赢得了群众和当事人的尊重和认可。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的身体允许,广大群众需要我,我还可以再干几年。”虽已年近古稀,张惠欢仍觉“廉颇不老”,老骥伏枥正当时。
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创新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千万人口深度融合,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够在东莞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精彩。接下来,东莞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基础上,持续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和执行力,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构筑和谐稳定“第一防线”,为“双万”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千万人口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人民调解力量,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