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十几个农民工走进潮州市饶平县汫洲司法所,反映工资被工程承包商辛某拖欠问题。
面对这起棘手的纠纷,时任汫洲司法所所长曾瑞育首先热情接待,劝说他们平息激动情绪,同时积极寻找问题突破口。经耐心询问,得知该工程发包人因发现辛某没按月支付给农民工工资,故暂不支付给辛某结余的200多万元款项,最终导致纠纷发生。
湘桥区太平街道义兴社区,居民代表在“慢居”客栈内的居民议事厅议事。 受访者供图
追根溯源后,曾瑞育迅速理清调解思路,当即召集三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在调解室里,曾瑞育泡好工夫茶,借此机会从相关法律法规、习俗人情等方面开展教育疏导。不到两个小时,就促使三方签订了付款协议,一起农民工劳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一杯工夫茶,不仅解了纠纷,更解了心结——这是潮州将茶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相融合的生动案例。近年来,潮州充分将地域特色与人民调解相融合,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更有“潮”味的调解工作,也令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融入精细精神 避免小纠纷发酵
调解,是做到群众家门口的群众工作,对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潮州市逐渐将精细的潮州文化精神融入到社会治理和助企纾困中。通过加强人民调解机构和组织建设,将更多法治力量在引导和疏导方面用力,运用复盘手段推进矛盾纠纷类案同处、源头治理;免费为群众提供充分的调解服务,让矛盾纠纷从源头化解,以精细调解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精细精神融入到社会治理有哪些体现?潮州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张涛向记者介绍道,除了常态化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外,打造品牌调解也是潮州的特色。潮州根据产生纠纷的行业、地域等特点,分门别类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协会、打造调解品牌工作室,不断健全调解网络和工作机制。同时,精准开展案件回访工作,完善调解案件回访机制与分析研判机制,找准矛盾纠纷“风险源、风险点”并提出排查化解方向,避免小纠纷发酵。
可以看到,调解工作正精细到潮州的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据统计,目前潮州共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107个,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纠纷15827次,受理人民调解案件678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5%。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潮州文化与人民调解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调解工作日渐精细的机制上,还体现在将茶文化引入纠纷调解机制上。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潮州市从潮州人“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惯入手,以茶为媒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创新提出处理基层纠纷的“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从识茶、醒茶、泡茶、斟茶、敬茶、悟茶这六个步骤,努力甄别矛盾、追根溯源,做到公平公正、把握分寸,帮助双方以礼相待、纾解心结。通过将茶融入基层纠纷调解的全过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识别、梳理、化解、善后等预防性制度规范。如今,“茶+调解”已成为潮州特色调解品牌。
开元社区义安楼老旧小区改造问题,一直是社区居民的一件烦心事。而这件难事迎来破解,就是因为一杯“调解工夫茶”。
义安楼小区自去年开始进行改造,但由于小区内废弃水箱拆除与否让居民产生纠纷,导致改造计划频频“卡壳”。“废弃水箱占用了很大空间影响出行,又容易招来蚊虫,很多居民都向居委会反映要马上拆除。”开元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桂曼解释道,“可偏偏还有几户居民在使用,双方都不肯让步,这件事就一直耽搁了。”
“社区组织了持反对意见的群众在居民议事厅开展茶话座谈,由社区党员干部和调解队成员出面,一边请大家喝茶一边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居民更愿意敞开心扉,说说知心话。”朱桂曼笑着说,了解到居民执意不肯拆除水箱是担心用水受到影响,于是开元社区积极沟通技术人员为他们装上了新水管。“新水入户,老旧水箱得以光荣退休,小区环境更美化,大家住得也更舒心了。”朱桂曼表示。
“潮州人的习惯就是客人来了就要摆茶,就是要把矛盾双方都当成客人。”几杯香气四溢的热茶,数句温暖贴心的劝解,拉近了居民和调解员的距离,让一桩桩原本僵持不下的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好茶若无茶艺冲不出好茶,调解若无方式得不到和解。茶与调解相融合的方式,让事主放下心中的包袱,引导矛盾双方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调解员再根据当事人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循序推进调解矛盾点,让复杂的纠纷得以化解。“借助这样的方式,社区的基层治理模式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朱桂曼对于这样的调解模式赞不绝口。
推动居民议事 矛盾化解在基层
“法院管不着,村居管不了,部门管不好。”是大量基层矛盾纠纷的共同特征。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大多是些小事,够不上走法律程序的立案标准,但不解决不仅让人闹心还容易让矛盾升级。
处理好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地处古城区,受地域限制,广大居民日常活动的公共场所不多。近年来随着古城旅游业迅猛发展,客栈茶舍遍地开花,这一新事物给社区治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
太平街道抓住这一契机,在古城区各巷道的茶舍和客栈择优设立各居民议事厅,赋予其社区议事、纠纷化解、公益服务、群众休闲活动等功能。居民议事厅因地理位置便利、环境清静氛围舒适,周围居民群众乐于在居民议事厅围坐饮茶聊事,使邻里矛盾纠纷在唠家常中迎刃而解,在潜移默化中消化。
“那是妈妈的钱,你什么意思!”去年8月,张氏兄弟又在为父亲去世的交通赔偿款和母亲的赡养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得知这一情况后,湘桥区太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和驻社区律师联手,主动介入将张母和张氏兄妹5人请到街道居民议事厅进行调解。居民议事厅中式的茶桌椅、茶具、灯饰共同营造了祥和氛围,调解员递上一杯杯清茶,让争得面红耳赤的当事人慢慢平静下来。调解员趁此机会引出双方的心结,展开调解提出调解方案。最终这起家庭矛盾纠纷,以张氏一家和调解员在居民议事厅品茶论道当中“定纷止争”。
居民议事厅不仅是调解纠纷的阵地,还是居民日常议事的好平台。在义兴社区街巷改造过程中,巷道要增加花圃绿化,可是有居民担心自家旧平房到时经常被浇水,墙壁渗水或者发霉了怎么办?对此,通过居民议事厅众人集思广益,讨论出设防水涂层、留漏水孔等方法,让居民免去后顾之忧,相关工程也得以迅速推进落实。“有事大家提、有事大家议,有事大家决,有事大家做。”义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惜奕总结道。
“居民议事厅里,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是让群众自行调和家事,把矛盾始终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太平司法所负责人黄妙梅表示。
茶产业,是潮州市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农业产业之一。在以凤凰单丛闻名的潮安区凤凰镇,矛盾纠纷也总离不开一个“茶”字。
“在凤凰有关茶叶的事就是大事,我们调解的纠纷85%都是涉茶涉农问题。”凤凰司法所所长巫铭武告诉记者。除了采茶工与雇主之间的劳务纠纷外,村民邻里间关于山林土地、茶树等的归属问题也是矛盾的一大源头。
根据凤凰镇涉茶涉农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去年11月凤凰司法所在潮州市茶农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从司法所指派两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处理涉茶涉农纠纷。
今年2月,突然降下的大雨将凤凰镇村民柯先生的几株树苗冲到了隔壁林女士的茶田中,原本码得整整齐齐的茶树梯田也因大雨塌陷了一块。柯先生与林女士多番商谈无果后,双方选择找到潮州市茶农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
“这件事情也不算大,但是塌陷涉及双方茶园边界划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双方矛盾可能会持续扩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丁春平告诉记者。
介入事件后,调解员通过前往出事茶田走访了解到,原来那次大雨还冲坏了上茶山的路。“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后,我们就建议他们两家都不要再争了,就把被雨水冲塌的这一部分土地拿出来,修整一下当做上山的新道路。两位事主也都同意了。”丁春平说。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没过多久,调解员在该案件的回访中发现,林女士并没有按照调解结果执行,而是私自又在该片土地上种植作物。“我们立刻又去做林女士的工作,她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并整改了。现在那里已经成了茶农上山的新道路,比以前的路还更宽阔。”丁春平笑着说。
据了解,为更好地处理涉茶涉农纠纷,潮州市茶农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潮州市茶农协会,选出有经验、对茶研究较深的老茶农成立专家组,协助调解员完成调解工作中的评茶、茶树鉴定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还邀请凤凰镇驻镇法律顾问为调解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讲授更多实用的调解方法和技巧。
服务专业领域 行业纠纷得纾解
曾经的调解工作中,往往群众日常事务调解会进行得比较顺利,而在一些专业领域,调解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于是向专业化、行业化、职业化的方向转变,成为近年来调解最大的变化。
在今年“中国旅游日”当天,潮州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潮州古城正式挂牌成立,专门服务于旅游过程中的矛盾纠纷。而这样具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目前潮州市共有23个。
“调解不伤和气、不花钱、解决问题快。”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讲,一起能够成功调解的纠纷能够带给他们温暖。今年4月底,一五金厂工人因工受伤,在理赔方面与工厂老板产生经济纠纷,遂找到潮州市江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希望能够帮忙调解。
“雇主支付了工人的医药费,但是受伤工人养病几个月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工人希望雇主能够再赔偿误工的工资。”潮州市江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江新军解释道。接到这个事件后,江西商会调委会马上与雇主联系,并去企业那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我们首先向雇主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随后又向他说明受伤工人的具体情况,让雇主明确该给农民工的钱一分都不能少。”江新军说。
在江西商会调委会的积极协调下,最终雇主同意按照工人的要求理赔。“虽然纠纷解决了,但其实背后还有工人心理压力的隐患。”江新军告诉记者。在这件事告一段落后,江新军在案件回访中却发现,病情与纠纷共同给予了该工人沉重的打击,“工人虽然病养好了,但是心态却越来越消极。”面对这样的情况,江西商会调委会除了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外,调解员还一直对他进行鼓励,帮助他重拾工作的信心。“我们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案件回访的时候,这名工人已经找到新的工作开始新生活了。”江新军说。
调解工作的专业性,还体现在潮安区古巷镇的一件件陶瓷制品里。
“陶瓷产业最多的就是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近几年卫浴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产品仿冒假冒的专利侵权纠纷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古巷镇陶瓷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欧俊宏表示。调解委员会专门负责调解本地陶瓷卫浴行业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专利侵权、劳动争议等纠纷。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企业纠纷60多宗。
湘桥区汇集了潮州市众多医疗资源,是潮州市医疗纠纷的高发区。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医疗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法律专家、医学专家等资源力量,湘桥区司法局引入第三方专业调解组织,为医患双方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目前,湘桥区逐步建立了以三方综合协调机制为主体、社会化分担风险为基础、诉调全链条衔接为保障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
阳光个人调解工作室正是这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的代表。“医疗纠纷不同于其他纠纷,发生纠纷首先对于事主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如果处理不当也将带来严重影响。”该工作室负责人、全国人民模范调解员沈飞章表示。
“还记得调解一起医疗事故纠纷,当时事主精神已经面临崩溃。我对他说‘发生了这样的事,真的很遗憾’。事主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哭着跟我说就凭这句话他愿意相信我。”问及如何开展医疗调解工作,沈飞章不由得陷入了回忆,“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早上7时,沈飞章刚刚结束与事主的谈话,在此之前他已经与事主谈了整整一夜。“患者也需要倾诉,医疗行业纠纷调解一定不能冷冰冰地公事公办,最需要顾及的就是事主的感受。”沈飞章说。患方在争议过程中处于弱势,调解员应公平给予处理,使患方利益不受侵害。但对患方提出得不合理要求,也要依据法律规定做好解释工作。
沈飞章介绍,在开展医疗调解工作时,调解员将通过走访调研,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合情合理地处理,才能使医患双方心服口服。同时,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引导患方从司法鉴定途径解决明确责任,最终通过司法确认程序,确认医患双方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有助于调解协议的履行。“如果纠纷双方不接受调解结果,我们也会引导他们去走诉讼程序。”沈飞章表示。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据了解,近5年来医疗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率达到99.5%,履行率100%。潮州市区基本无发生重大医闹事件,有效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医患纠纷调解“零反悔、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