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更加明显。近年来,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动作频频,不仅先后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3条措施、扶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33条措施、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20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圳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落地生根,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新设商事主体56.5万户,增量同比增长26.4%,其中新设企业30.7万户,同比上升14.7%,新设个体工商户25.8万户,同比上升44.0%。全市商事主体总量增至422.6万户,商事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12月底,深圳境内A股上市公司423家,境外上市公司143家(含15家同时在境内外上市,A+H股);2023年深圳企业境内IPO募资总额282.6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深圳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称号。
少打扰勤服务静待创新创业之树开花结果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为了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深圳各级政府从尊重企业做起,在工作中尽量不打扰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落实,简政放权、公平监管、精准服务,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
积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圳市千某时装有限公司在深圳信用(征信)平台的协助下,足不出户从深圳农商银行拿到24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一举解决融资难题。企业负责人颇有感触:“之前想都不敢想,我们这样的小企业也能从银行贷款!深圳征信平台为我们打开了‘信用通行证’的大门。遇到难题时能获得政府的有力支持,这种信心和保障,让我们敢于大胆创新,勇闯市场。”
2023年7月,深圳推出全国首个线上全流程个体户纯信用贷款产品“个体深信贷”,为资金周转困难、“无抵押、无贷款记录”但信用评价较好的个体工商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贷款渠道。产品上线以来,已经惠及个体工商户4.7万户,授信额度达到4.4亿元,最终放款金额约3.8亿元。
为企业落地发展装上“加速器”。“无需任何费用,通过刷脸对话几分钟就可注册企业,省钱省时间!”2023年8月1日,盐田区行政服务大厅,深圳市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企业代表龚秋明通过录音录像电子签名新模式,很快便领取到了营业执照。这是深圳在全国的又一首创举措,实现了用户无介质全流程快捷申报开办企业,预计后续将为企业、申请人每年节约费用约5.445亿元,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同时,深圳打造“深i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将惠企政策文件数据化、政策落实事项化、政策办理线上化,企业仅需选择相应标签,即可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汇、精准查、在线办,充分享受“少跑腿”“零跑腿”。不仅如此,“深i企”APP还开设了“守望相助”供需对接平台,帮企业拓市场、开渠道、获订单、提信心。
“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产品,高透隔热玻璃搭载唯酷光电研发的明暗变光液晶膜,双方将在建筑玻璃领域形成非常好的产品组合。”深圳市唯酷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风华感慨道。通过“守望相助”平台的撮合,唯酷光电与德厚科技两家专精特新企业达成了建筑玻璃领域的长期合作。
“小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1月19日,普华永道公布《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手册》。报告显示,深圳“小巨人”群体表现最为亮眼。截至2023年底,总数达742家,规模在全国仅次于北京。
2023年7月,深圳新增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310家,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4家,主要为半导体、汽车检测、消费电子、生物医疗等国产替代类先进制造业,占比43%。深圳“小巨人”企业平均申请152件专利、近6.5件PCT专利,显著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7件/家),研发实力领跑广东。
立良法 重善治 为各类商事主体保驾护航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近年来,深圳陆续出台法治社会建设五年实施方案,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性和引领性的法规,制定全国首个行政复议保障标准,设立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率先实施公平竞争独立审查机制试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立法助力低空经济“展翅高飞”。作为无人机之都,截至2023年底,深圳已经聚集1700多家无人机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年产值为960亿元。头部企业集聚、产业链完善,科研团队和人才聚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由此带来千行百业的大发展正在酝酿当中。
然而,空域资源申请烦琐、政府部门职责不清、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发展进一步“提速”。具备先发优势的深圳,如何破除未来产业发展桎梏,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
2024年,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即将实施。深圳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低空飞行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产业应用等一系列规范,明确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向着“低空经济第一城”全速竞飞。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加速度”。万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声学耳机,研发、设计智能软硬件为主的创新型互联网公司,近一两年来饱受山寨耳机侵害其外观设计专利权之苦。相关案件来到深圳中院之后,办案速度让企业和代理律师马守涛为之一喜,“繁简分流之后,办案速度快了不少,以往要6个月,现在一般3个多月。”
深圳科创企业多、知识产权纠纷多、案件量大且增长快。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立足审判实际,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案件“速裁+快审+精审”三梯次审判工作模式,打破了以往所有案子一个模式的做法,让简单的案子快审、复杂的案子精审,同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力促审判质效提升。
打通商事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债务恶性膨胀、债务挤兑,提升债权人、债务人等各方共赢的几率。深圳打造了数智化的破产保护综合服务平台“深破通”,能够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提供业务咨询、破产申请指引、庭外重组和解磋商、财产处置协助、投融资以及跨境破产咨询等综合性服务。
同时,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开展内地与香港跨境破产协作的三家试点法院之一。为推进内地与香港两地管理人在跨境破产事务协助方面开展合作,“深破通”平台以市场化为切入口打造了跨境破产协作服务工作模块。通过该平台,深港两地管理人和两地协会可在线沟通交流,境外投资机构可在线查阅破产投融资需求信息,便利跨境破产事务的合作办理,有力促进境内外破产理论与实务的交流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破产规则探索和市场化服务“软联通”。
扩开放深改革 热情拥抱全球投资者
以开放倒逼改革,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深圳的开放,在向高水平扩大。
2023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超380个项目,涉及投资额超万亿元;首批3家港资QFLP管理企业在前海落地,新获总量管理试点额度合计9亿美元;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成立的蓝海太库(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入驻深圳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首只基金规模超10亿美元……2023年,深圳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8002户、增长86.6%、占全国15%。
加速推进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深圳推出一系列便利举措,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等资源要素高效自由流动——开设“外企登记一窗通办”,简化境外人士创业流程;推行口岸“净、畅、宁”专项行动等18项措施,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通关便利化;在港澳建立“前海港澳e站通”服务网点,为企业提供“注册易”“办税易”“社保通”等超过250项政务服务……
“不需要企业在深圳、港澳之间来回往返,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极大便利港澳人士办理跨境业务,助力我们更好更快融入大湾区建设与发展。”香港青年周盼为深圳点赞。
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港企贷、不落地购汇、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新型离岸贸易跨境资金结算……一项项改革扎实落地、一项项制度稳步建立,国际资金要素配置能力日益提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深圳最新出台了《深圳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办法》,鼓励前海有序探索深港私募通机制,制定面向香港投资者的配套工作指引,实施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跨境股权投资便利化试点。接下来,深圳还将围绕金融、交通、健康、医疗等领域做好国际规则衔接,积极参与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制定,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再上新台阶。
国际仲裁水平和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2022年,深圳国际仲裁院(下称深国仲)多项关键业务指标实现新突破: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人民币1272亿元,跃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受理涉外案件总争议金额42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被《全球仲裁评论》(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评为2022年“重点关注的亚太区域国际仲裁机构”及“中国首选”。
“深国仲的仲裁规则、案件管理水平非常高,非常国际化,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来自美国诺伊曼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合伙人、律师Peter Neumann说,他曾在中国境内从事20年的跨境并购、外商投资法律业务,在与深国仲的接触中,切身感受到它的国际化与专业化,于是3年前欣然加入,成为一名深国仲仲裁员。
据深国仲国际合作与发展处副处长迟文卉介绍,2023年1-11月,深国仲新受理案件数量超过一万宗,目前案件当事人累计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一带一路”主要贸易伙伴国全覆盖。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条永攀高峰的路上,深圳披星戴月、步履铿锵。栽下梧桐兮,凤来栖。植根沃土兮,草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