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未管所”,大多数人将其与一般监狱相提并论,脑海中浮现的是高耸的外墙、冰冷的铁网、高度的戒备森严,让人敬而远之。鲜为人知的是,区别于成年犯监狱,这里更像是一所“特殊学校”,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高墙内传出,未成年罪犯在这里开启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而在这高墙内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日夜坚守岗位,用春风化雨的大爱之心,在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中默默耕耘,帮助一个又一个失足少年“重启”人生。他们便是广东省唯一关押改造未成年罪犯的监狱——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未管所”)的人民警察,失足少年的“摆渡人。
林烁正在执勤值守。全媒体记者徐亚辉/摄
林烁:为罪犯扣好“入监后的第一颗扣子”
落实警察到岗履职情况、查看跟进罪犯的学习生活情况、例行对监舍进行巡视检查、带领罪犯开展行为规范训练……这些看似细小繁琐的事项,便是林烁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林烁是未管所十二监区监区长,从警20余年的他,先后在多个岗位历练,曾担任过管教员、狱政干事、副监区长等,从业以来7次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5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十二监区担负着全所新入监罪犯的入监教育任务,是每位来到未管所服刑的第一站,被形象地称为“入监后的第一颗扣子”。“刚进来的罪犯对于新的环境大多都不太适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和压抑,情绪波动较大。”林烁说,这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予他们安全感,缓解他们的忧虑,让他们认清“我是什么人、这是什么地方、我来这里做什么?”林烁认为,正确的引导和亲情的帮助,在未成年罪犯教育改造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刚入监的新犯李某,原本和父母的关系就不好,入狱后更是断绝了联系。家庭关爱的缺失,加上刑期较长,导致他对未来感到迷惘。为此,林烁和同事多次找到他促膝谈心,耐心细致地开导,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同时,林烁通过多方联系和对接,最终帮助他找到其父母的电话并取得联系,得知家人并没有放弃他,再加上监区民警日常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渐渐地李某开始重拾信心,积极参加改造。
“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非常有意义。”在林烁看来,每一个问题少年经过悉心教育和改造,能够变得向上向善、积极乐观,回归社会后,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涅槃重生,这就是他们工作的最大意义。
刘晓玲正在巡视监舍。全媒体记者徐亚辉/摄
刘晓玲:用母爱关怀“迷途”少年
五监区是广东监狱系统唯一一个未成年女犯监区,肩负着惩罚与改造全省未成年女犯的责任。刘晓玲是该监区的一名管教员,因优秀的工作表现,曾荣获三等功表彰奖励。初见时,她正在操场上带领女犯开展行为规范训练。
从事未成年犯改造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工作十余年,刘晓玲深知未成年女犯与其他罪犯的不同。在她看来,由于未成年女犯年龄较小、文化水平偏低,心思也更加细腻和敏感,要教育管理好罪犯,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以心换心,用母亲般的关怀和爱去关爱引导她们,是她的工作诀窍。
让刘晓玲印象深刻的是由她主管的一名罪犯罗某,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由于文化水平过低,沟通能力欠缺,入狱后常与他人产生误解和矛盾,无法完成正常的改造任务。为了帮助她重塑信心,刘晓玲转变严格管教的方式,每天一来到监区,就主动找她面对面谈心,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有针对性地了解她遇到的困难和心事,耐心细致地引导,就这样持续近一年的时间,罗某的心态才逐步向好转变,慢慢步入正常改造状态。
罗某优异的改造表现,让她获得减刑机会。刘晓玲仍清晰记得,3年前罗某刑满释放当天,主动请求在场的每一位警官都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作为告别和感谢。后来罗某还特地写信告诉刘晓玲,自己出去后就找了一份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如今也已组建家庭有了孩子,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对警官曾经的教导和关爱表示感谢。
“看到她们成长,就和看到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的感觉是一样的,非常有成就感。”刘晓玲说,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能力,能够尽量帮助到更多迷途少女树立正确的三观,出去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名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所有监狱民警最想要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