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纵贯,流水环绕,在随处可见的城中村边,不少高楼和厂房拔地而起。这里是广州市白云区,也是广州市面积最大、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员最多的城区。
发展动能链动无限商机,各种管理压力也随之而至,数据显示,白云区在册监管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居广州市各区首位。在此背景下,2020年《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全区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案(事)件,再犯罪率逐年下降,其中的每一步,黄留珩一一亲历、一一见证。
板寸平头,框架眼镜,棱角分明,谈起工作时思路清晰、眼里有光,现年42岁的黄留珩是广州市白云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科科长,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表彰,2014年获“白云区扫黄打非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获白云区委嘉奖,2024年3月获司法部“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以“匠心”守护“初心”
“在以往,社矫对象可能是由我来起诉或批捕,现在,我是负责对他们进行社区矫正。”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黄留珩作了一个形象的总结。
2004年,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黄留珩进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在经历了十二年的检察岁月后,2016年,黄留珩来到白云区司法局工作,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以及细致严谨的作风。从2019年起,他开始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由于熟悉整个刑事诉讼流程,加之对白云区的情况较为了解,黄留珩在工作中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工作中的黄留珩。受访者供图
上任之初,针对白云区社矫对象人数快速增加,监管帮扶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黄留珩以《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以规范社矫档案作为提升社矫工作质效的切入点,在上级和局领导的指导下,基于广州市司法局的档案模板,结合现行规定和白云区实际,于2019年推动建立了档案“三查”制度,即每月司法所自查、司法所之间每季度交叉检查和社矫安帮科组织复查。该制度不仅规范了档案管理,也深化了司法所之间、最基层执法单位与区局之间的业务交流,推动实现以查促改工作,获得上级肯定并予以推广。
检查组对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进行检查。受访者供图
“黄科是个平易近人的人,平时都很关心我们。对待工作,他非常严谨,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交付接收、档案管理等工作,每个环节和内容,他都会严格把关,并指导我们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内容与流程。”经常与黄留珩打交道的司法社工说。
白云区社区矫正对象总量多、构成复杂,“管得住”是第一要务。在此背景下,黄留珩秉持着一种“工匠精神”,深入指导辖区24个司法所严格依照《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并围绕社区矫正规范执法制定了督查通报、信息共享等多项工作制度。同时,在白云区推动设立1个区级、24个镇(街)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街两级社矫委全覆盖,强化了社区矫正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他认为,社矫工作需要多元联动,“在白云区,公安等部门和我们的配合也是非常有力的,现在,我们是将社矫工作尽可能地纳入网格事项,让工作更高效。”
24个司法所里的“熟面孔”
白云区土地面积达795.79平方公里,幅员广阔,全区24个基层司法所分布其间,对于这24个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而言,黄留珩绝对是个“熟面孔”。
在工作中,黄留珩坚持沉在基层,每日,他奔走于基层一线,与社区矫正对象打交道。“如果不深入基层司法所、不和社矫对象面对面接触,就不知道实际情况,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正因为脚板跑得勤,黄留珩对基层的各项情况了如指掌,由此创新探索出许多符合基层实际的特色品牌。
“你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你平时有了解吗?”
2022年6月30日,在三元里街道原创皮具皮艺手工街,18名社矫对象披上了印有“法治宣传员”的绶带,化身法治宣传员。他们走访手工街商户,派发法治宣传单,并讲解商标法相关知识。记者了解到,皮具产业是三元里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随之出现,相关社矫对象数量也较多。这18名社矫对象中的大多数,恰是犯了假冒注册商标罪而被判刑。
从社矫对象到普法宣传员,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宣讲,这正是白云区司法局“归雁计划”的一个缩影。
2021年11月,白云区司法局以购买司法社工服务的形式,携手广州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启社矫对象“归雁计划”——将社工专业方法融入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实务,探索“司法所+社会组织+社区”融合服务模式。目前已衍生打造了“归雁计划·集中初始教”“归雁计划·重点青少年帮教”“归雁计划·公益活动团队”等多个子品牌,还成立20支不同服务领域的公益团队。
在三元里,“归雁计划”主要引导社矫对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普法宣传,促进社区矫正对象自觉接受教育和自我改造。“我们主要从个案出发,以点带面,不断创新教育帮扶方式。”黄留珩介绍道。
同时,黄留珩还推动打造了社矫对象初始集中教育特色课程,组建“社矫工作人员+警察+司法所长+社会律师”初始教育专门队伍,常态化组织社矫对象进戒毒场所开展初始教育,“零距离”体验监所生活,上好社区矫正第一课。
工作中的黄留珩。受访者供图
务实的作风、温和的性格,黄留珩的同事都喜欢称他为“珩哥”,在他们眼中,“珩哥”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白天,他不是在司法所,就是在去司法所的路上;夜晚,许多同事都下班了,停车场里还剩下他的车,他的办公室还依旧亮着灯。
永不言弃的“守望者”
2023年5月,社矫对象陈某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昏迷,被送至医院紧急抢救,情况十分危急。黄留珩得知情况后,立即打电话给陈某的家人,并赶到医院探望。在此过程中,黄留珩了解到,这名社矫对象的原生家庭氛围较为压抑,亲生父母都拒绝认亲,陈某进入社会后便开始自暴自弃。
治疗期间,由于已产生了较多的医疗费用,经济困难的陈某十分抗拒治疗,全然放弃了自己,此时,离他解矫还剩下两个月。
陈某放弃了,黄留珩却没有放弃。一方面,黄留珩对陈某开展心理疏导安抚其情绪,引导陈某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他联合社工站研究以陈某保证人的名义通过“水滴筹”“轻松筹”两个平台进行筹款,并发动所有工作人员以及社矫对象一起捐款,最终成功筹集到8万多元资金用于支付陈某的医疗费用。其中,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还慷慨解囊,当即就捐了1万多元。感受到众人给予的温暖,渐渐地,陈某开始主动配合治疗,并在治疗后成功出院,最后也顺利解矫,回归正常生活。
针对这类案例,黄留珩对工作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当社矫对象需要帮扶的时候,往往需要链接社会资源,才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正在多方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筹备建设‘归雁计划’旗下的教育帮扶基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渡过难关,目前正在起草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黄留珩等与社区矫正对象谈心谈话。受访者供图
“社矫工作也是有温度的,我们不仅要做好社矫对象的帮扶工作,还要关心他们的未成年子女。”有一回,社矫对象李某因为多次违规被依法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留下一个四岁的孩子无人照顾,黄留珩东奔西走,联系了李某的各种社会关系,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收养这个孩子的家庭。其间,黄留珩还协调了相关街道,专门安排一名社工每周上门探望,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为工作忙碌,黄留珩坦言,平日里确实顾家顾得太少。社矫对象李某的孩子被收养后,黄留珩还时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前去探望。“我和妻子平时都要上班,暑假的时候,与其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带他来认识一下社会百态也是好的。”其中的无奈,黄留珩一笑带过。
“社矫对象矫得好的关键,是让他们能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以来,黄留珩见证了社区矫正工作日渐规范化、精细化的历程。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白云区社区矫正工作也实现了从“管得住”到“矫得好”的转变,一个又一个社矫对象走出了迷途,也走向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