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五年来,佛山市南海区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创新实践中砥砺前行,以法治思维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为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筑牢法治根基,为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法治根基
让矫正工作“有章可循”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以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步入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全新阶段。2021年1月4日,佛山市南海区社区矫正委员会依法设立,由区委政法委、区委编办、区司法局等1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依法履职,整合系统资源,强化协同配合,形成了高效联动的工作合力。
2024年,佛山市南海区社区矫正管理局正式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矫正执法主体资格问题。2025年2月,该局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佛山市南海区社区矫正工作正式迈向执法主体独立化、执法流程规范化、管理模式专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2025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社区矫正管理局揭牌。
科技赋能监管
让矫正过程“精准可控”
佛山市南海区深入贯彻司法部“数字法治 智慧社矫”信息化体系建设部署,建成“三区二十一室”,集规范性、专业性、智能性于一体的高标准区级社区矫正中心。
佛山市南海区社区矫正中心远程视频督察系统。
在智慧化监管模式探索中,佛山市南海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传统“人防”向“智控”转型。今年4月推出的“一键核查”“一键生成”等智能应用,展现出显著效能。系统可在2分钟内完成全区17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5000余条数据的核查,准确率超95%,核查效率提升300%以上。这些创新举措既提高了监管效率,又提升了监管精度,为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打造帮教品牌
让重塑新生“有力有爱”
佛山市南海区扎实落实“1144”工作法,自2023年5月起着力打造“两基一品”南海特色,全区23个社区矫正基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教育帮扶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目前有近50名社会工作者与120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各镇街品牌建设亮点频现,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学习全覆盖。此外,构建“五位一体”心理服务体系,通过心理测评、疏导干预等方式,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重塑健康心态。
今年5月,佛山市首个以新兴产业赋能的社区矫正基地在南海区大沥镇签约挂牌。该基地创新运用“直播经济+司法矫治”模式,构建“司法+人社+行业协会”帮扶体系,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开辟了教育帮扶新路径。
5月14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社区矫正教育基地签约挂牌,现场还举办了大沥镇社区矫正对象电商创业培训班。
在法治阳光下,佛山市南海区多维度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推进法律知识普及,在“南海普法”公众号举办的趣味学法大赛,五年来累计吸引41万余人次参与,有效提升了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度与认同感,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夯实队伍建设
让回归之路“众人拾柴”
佛山市南海区紧扣“固基础、强队伍、重规范、深矫治、广帮扶、推智能”的总体工作思路,持续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
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社区矫正中心获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授予“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心始终秉持“团结、合作、卓越、提升”的建设理念,打造出业务、管理、人才、文化、成效“五个一流”的青年集体。
2023年,根据佛山市司法局统一部署,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选派8名戒毒警察组建“南海专班”进驻佛山市南海区,参与社区矫正延伸管教工作。这一举措有效充实了社区矫正司法行政队伍力量,切实缓解了执法力量不足、威慑力薄弱等问题,为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强戒所延伸管教警察南海专班驻点民警派驻南海各镇街司法所后,迅速投入社区矫正基层常态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