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红,女,现年43岁,2007年,唐玉红应聘到三灶司法所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工作地点三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金海岸派出所调解室。时光荏苒,一晃11年了,11年间,她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奋斗在人民调解工作的岗位上,用热心、恒心、细心、爱心倾心化解矛盾,做群众的知心人,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称赞和好评。2018年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
一、倾心调解干事业,乐当民间“和事佬”
有人戏称人民调解工作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调解是件苦差事,做不尽的琐事、难事和麻烦事,她常奔波于三灶的乡村之间,可她觉得虽然调解工作辛苦,但是在精神上却能得到满足和富有成就感,唐玉红同志始终把为民分忧,帮民解困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事业追求。她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以人心换人心”的执着,她始终脚踏实地地坚守在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上。2013年的一天,赵某在家中喝多了点酒,去某商场买东西,在商场与保安李某发生纠纷,导致李某左脸受伤,之后李某报警。事发后唐玉红同志立即赶至现场,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场对打架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她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通过对赵某细心的疏导,赵某自知理亏,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同意支付李某的医疗费并当面向李某赔礼道歉。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双方都心冷静了下来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检讨,双方还有说有笑称兄道弟,赵某笑着说“真是不打不相识”,赵某还不时的感谢调解员,通过细心的疏导和解析,有效的遏制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看着大家皱着眉头来,带着微笑走,唐玉红同志时常说道:“群众舒心了,我的心情才会舒坦,做调解工作就是要当好群众的和事佬”。
二、倾注化解烦心事,善做群众知心人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人民调解员,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什么纠纷,唐玉红在接到通知后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无论是事大事小的纠纷,唐玉红始终坚持依法调解,用实事讲道理,用法律做后盾,善于运用生动的案例和身边的故事讲道理,满腔热情接待群众,全心全意倾注化解百姓烦心事。为“一碗水端平”,让纠纷双方都满意调解的结果,调解过程中唐玉红总是努力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真心真意为双方当事人着想,防止矛盾激化。2013年9月一个周六的早晨,三灶镇一在建工地的工人因材料堆放问题发生口角后引发群欧,造成多名工人受伤,其中一名工人伤势较重需马上住院治疗,医院要求先交住院费用3万元,而家属却无力支付该费用,打架双方就因医疗费支付问题再次大闹工地,双方情绪十分激动。接到派出所民警的通知后唐玉红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并耐心与施工方沟通,经过多次的协商和沟通,最终施工方同意了垫付3万元的住院费。半月后,该名工人伤愈出院,唐玉红及时跟踪,约见双方当事人,就事件发生的责任与赔偿问题进行调解,经多次调解,受伤工人得到了应有的赔偿。一场一触即发有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纠纷,在唐玉红的及时介入下成功彻底化解,不但伤者得到救治,涉案的工程也得以继续顺利施工,事后伤者家属向唐玉红同志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唐玉红同志却回应道:“我的工作就是化解矛盾,解开群众之间不和谐的心结,做群众的知心人,当事人握手言和是我最大的满足”。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人民调解员热心服务群众的心声。
三、倾力安民促和谐,柔情谱写忠诚曲
“人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富有哲理。这也是唐玉红同志十几年来“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真实写照,她心系调解不仅表现在工作上,更表现在行动中。11年的调解生涯,她深知有些问题看似婆婆妈妈,如不及时调解,小纠纷也会变成大矛盾,小苗头变成大隐患,做预防在先,化解在先,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群众的贴心人,这是她对调解工作的感悟。作为一名专职调解员,唐玉红同志深知基层纠纷的错综复杂,邻里矛盾的千变万化,面对的问题多,事情烦,调解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但老百姓的期盼更大,党和人民更需要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唐玉红同志从不退缩、从不畏难、从不言累,一心赴在工作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在岗11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件,并多次荣获市、区、镇优秀人民调解员。
唐玉红同志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心化解矛盾,真情换真心,大义大勇维护公平正义,用担当促进社会和谐,用行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了一个人民调解员的“铁肩担道义、柔情写忠诚”的庄严诺言!
(穿红色衣服)
来源:珠海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