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来,中山市港口镇人大办主任黄润坤参与处理的民间纠纷调解达700多宗,制止群体性上访180多宗,调解成功率达98%,多次被省、市司法行政机关评为调解工作优秀个人。近日,黄润坤被评为中山市2019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
在港口,提起“坤哥”,认识他的居民都说:人很好,家里家外有什么纠纷都会找他评理。
这位家喻户晓的“和事佬”就是黄润坤,58岁的他是地道的港口人,现任港口镇人大办主任。从事司法调解26年,他熟知社情民意,熟用调解方法,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定分止争。
▲正在进行调解工作的黄润坤(右)
坤哥调解之道:“望闻问切”
体态壮硕、身板笔挺
戴一副加厚镜片的眼镜
手上捧着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黄润坤话不多
可真聊起来
听他讲起如何解纠纷、化矛盾
才发现他原来深谙一套“说话之道”
调解员就像医生,调解纠纷矛盾也得讲求“望闻问切”。简单而言,首先要看当事人的神色判断事态,然后问话,厘清事实,挖出问题根源,对案件定性,完成这一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用不同方式解决纠纷问题。
知易行难,作为调解员,调解工作存在多变性和复杂性,往往需要重复调解多次才会有比较明朗的结果。只要有意愿来调解就说明是想解决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安抚好情绪,黄润坤的做法通常是先让大家喝杯水,聊聊家常,给正在气头上的双方降降温。能坐下来聊最好,但也有的一见面就抡起拳头,这种情况下首先得把双方分离各处,分开来聊,掌握好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再组织双方心平气和地交谈。
没有调不好的事、没有解不开的结,要调解好纠纷还得平时下功夫,学会如何迅速找到对症,调解时才能说到人家心坎上。
黄润坤在从事司法工作前,曾从事杂交水稻繁殖工作。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调解员,后来在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培训了一年,丰富专业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黄润坤还经常翻阅各种法律法规,观看法制节目,并一一记录下来。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成就了黄润坤长达26年的调解员生涯。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一桩棘手的案件就像是一条打了结的绳子
黄润坤是“解结人”
他一直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坚持的宗旨
每一次“对症下药”地解开结子
都标志着矛盾的迎刃而解
当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表达谢意的时候,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2011年3月16日,港口镇年生洗水厂经营者卷钱逃逸,拖欠300多名工人总共150万多元工资。为讨欠薪,工厂上百名工人聚众堵塞马路,引发群体性事件。
得知消息后,黄润坤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向工人们进行释法:追讨劳资是你们的权利,是合法的,但不能用非法极端手段去维护个人权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黄润坤对待集体性事件的调解方法,黄润坤站在工人们的角度替他们着想,以诚意打动他们。
稳定工人们的情绪后,黄润坤把工人们陆续带回工厂,并提出每个车间安排一名代表讨论解决方案。厘清事情来龙去脉后,黄润坤心里就有了解决办法:他先是立即安排工人们申报各自被拖欠的工资,由工厂财务逐一核对。然后又联系到与年生水洗厂有业务来往的制衣厂,督促结算业务拖欠的尾款。同时黄润坤还协助法院调查,当天就查封了厂内所有机器设备、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
所有工作一气呵成,看到黄润坤真的是在为自己维护权益,工人们亦同意不再闹事,配合工作,以合法方式追讨薪资。黄润坤还安排司法所内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直到事件告一段落。最终,工人们拿回全额工资,在黄润坤的带领下,持续四个月的群体性劳资纠纷得到妥善处理。
牵头成立“坤哥调解工作室”
黄润坤:大家都叫我坤哥,叫习惯了,反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本名,为了老百姓们好辨认,就干脆叫“坤哥调解工作室”。
今年6月12日
黄润坤牵头成立
“坤哥司法调解工作室”
并担任首席调解员
从事基层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26年
黄润坤的调解经验越来越丰富
名气越来越大
不少人奔着他而来
黄润坤:我个人精力能力有限,成立这个工作室是希望发挥更多人的力量,更好、更便捷地服务有诉求的群众,帮助他们解决纠纷问题。
最忙碌的时候,调解室的灯一直亮到晚上11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黄润坤虽然快退休了,但还是希望日后能发挥余热,尽自己所能继续做好调解员的角色。
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
能更好地解决纠纷和预防纠纷的发生
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彰显特殊职能
为这一位“金牌调解员”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