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主题教育推向深入,引导民警职工坚守初心、践行使命,8月15日上午,省三水所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12名选手以身边人、身边事生动地阐述了新时代戒毒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
讲述人之一:王苏新
《回望初心 铸就戒毒英雄梦》
从小,我就有一个英雄梦,我觉得警察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还记得,当我2007年考入警校,当我第一次穿上警服时,是多么的骄傲,多么的自豪。收敛肆意的青春,走进庄严的警营,感觉自己“牛极了”。毕业后,我来到省三水所,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时,才知道这身警服带给我的任务之艰巨、使命之光荣。
工作之初,每当我和戒毒人员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坎坷经历时,每当看到他们泪水划过脸庞,我都会被一种无力感所笼罩。
2018年国际禁毒日,省三水所举办了大型家属帮教活动。其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人群中格外的显眼,她是戒毒人员何某的外婆,已经90岁高龄。由于老人家没有身份证件,也不在帮教家属名单之中,按照规定,是不符合参加帮教条件的。我第一时间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领导指示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允许老人家进入院区参加帮教活动,并嘱咐天气炎热,要保障好老人家的身体健康。
当我们将老人家安排在舞台前方的遮阳棚下坐下时,活动已经开始了,台上正在表演的就是由何某领衔的《三水祛瘾健身操》。我问老奶奶:外婆,您看见他吗?外婆笑着说看不见,不过我知道他就在台上,跳的很开心。
活动结束后,外婆拉起了何某的手,那慈祥的笑容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此时的何某早已泣不成声。
后来,在民警的帮助下,何某经过全国统一戒毒模式“四区”轮转,完成“五大中心”所有课程后,顺利达到诊断评估条件,提前解除了强制戒毒,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庭。
在后续的延伸帮扶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何某在一家旅游公司上班,再也没有触碰毒品。令人遗憾的是,慈祥的外婆已于去年年底彻底地离开了。
我们是戒毒人民警察,是坚守在全民禁毒斗争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帮助戒毒人员打开重生之门的“引路人”。我为我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
讲述人之二:梁建文
《牢记初心使命 积极投身戒毒事业》
每天上下班,我都会不自觉地在教育戒治楼前停下脚步,眺望气势恢宏的运动场。恍惚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6·26”国际禁毒日那热血沸腾的时刻。在热烈灿烂的阳光下,在现场观众和直播镜头外全国千万观众的注视中,我们挥洒着汗水与蓬勃的热情,震撼大气的成果展示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可在两个月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设施设备老旧急需提升、基础建设尚未开始、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也在阻碍工作进度,时间紧、任务重,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重重困境与挑战面前,省三水所民警日夜奋战、冒着烈日酷暑、逐一攻坚克难。临时紧急的每个任务、灯火阑珊的每个夜晚,都有他们不知疲倦加班的身影;带领戒毒人员刻苦排练,烈日炙烤着皮肤,汗水浸透了衣裳,他们全然忘却,全情投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的顺利验收、“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的圆满完成,当“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响起,全场红旗挥舞、掌声雷动,阳光照耀着每一张笑脸,那一刻的我们,内心充满着骄傲与自豪。
讲述人之三:许成文
《不负芳华 不问西东 不忘初心》
她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更是戒毒事业上的巾帼英雄,她把最好的芳华留在了禁毒的硝烟里,她叫张开玲,是省三水所医院副院长。从警33年,她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将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热血献给了戒毒医护工作。
还记得2014年12月31日晚,那是一个跨年夜,高墙内却经历了一场生死赛跑。
当晚我是值班医生,凌晨时分,一名住院病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被抬送急诊室,医院值班领导张开玲副院长也闻讯赶来。当患者的双手突然抓住张开玲胳膊时,并投来求生的眼神,气若游丝地说道“医生,请救救我,我还年轻,我还不想死……”
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张开玲眼角泛起了泪花。或许,那是一个垂危的生命在呼唤苏醒,那是一个迷失的儿子在呼唤母亲,那是一个失衡的灵魂在呼唤回家的路……
张开玲给予患者最大的鼓励:我们会尽全力抢救,请你务必坚强!话落,她便转身投入紧急的抢救,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衡。
张开玲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真情赞歌。对于我们医务人员而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们的天职所在,也是初心所在,所有生命都应该值得被尊重、被敬畏。
讲述人之四:张念昕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三年前,我从一名警校学生变成一名戒毒人民警察。初来乍到,以为戒毒工作很简单,只要把吸毒人员送进来,戒毒信条一背,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让他们重获新生。
但是,当我查阅戒毒人员的档案、深入了解他们的经历后,我的内心却被无尽的失落与疑惑占据了。“3进宫”“4进宫”的戒毒人员比比皆是,有些戒毒人员的毒龄比我年龄还要长。这时,我才明白,戒毒被称为世界难题并不是说说而已的。
2017年的春节,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第一个在单位值班的春节。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只能一个人在老家过年。
那边是独自在家的老母亲,这边是几百名戒毒人员,我不禁产生很多的疑问:难道我们坚守一线,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是那么一文不值?难道我们为了教育、感化他们而通宵达旦的付出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吗?
我打电话向母亲抱怨。母亲没说什么,只给我发了一张图片。那是我20岁生日的时候发的朋友圈,我这样写:希望25岁生日的时候,也是穿着警服在单位度过。当时是在深圳罗湖火车站派出所,支援春运实习,第一次穿警服执勤。看到这条朋友圈,当时的那种激动又憧憬的心情一下子全涌出来。我不禁问自己,这是当初最美好的愿望,如今提前两年实现,我却在抱怨、在怀疑自己的工作?
当我看到一个个被教育转化、成功戒毒、重获新生的案例,心中的失落与疑惑也逐渐消散了,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2018年的春节,我主动申请留下来加班,那一年的鞭炮依旧是我点燃的。不同的是,看着它,我看到了许多成功戒除毒瘾的人,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