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
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河源监狱离休老同志陈章运加入粤赣湘边纵队,开始革命工作。
今天,让我们通过陈章运的回忆,去感受峥嵘岁月。
陈章运:我的一生与新中国共成长、同命运
我叫陈章运,是河源监狱一名离休老同志,今年已经86岁了。1949年,革命战争期间,我加入粤赣湘边纵队,开始了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转业到地方,先后在惠阳中心支行、惠阳地委办公室、黎老劳改农场、新圩煤矿、罗家渡煤矿、怀集监狱、莲塘劳改支队8个单位工作生活过,1991年离休。我的一生与共和国共成长、同命运。
年幼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1933年,我出生在广东省和平县林寨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的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民众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在我3岁的时候,母亲病逝,父亲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从此再也没见过父亲。我成了一名孤儿,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所幸的是,我好心的大娘收留了我。在大娘家里,小小年纪的我帮忙耕田,做农活。
但好景不长,1946年,大娘因病去世,13岁的我再一次失去了依靠,只能在年迈的舅婆家中靠放牛为生。
革命战争时期的河源
参加革命成为一名交通兵
1949年3月,正值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时期,刚年满16岁的我,毅然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在黄柱昌同志(时任粤赣湘边纵队东二支队新兵连连长)的介绍下,加入粤赣湘边纵队东二支队。
由于我从小在和平县山区长大,熟悉这里的地形路线,而且年轻勤快,便成为了一名交通兵。
1949年初的广东尚未解放,对敌斗争环境非常危险。河源地区交通不便,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兵全靠一双脚。因为运送的多为机密文件,在运送途中要时刻警惕敌特分子。
记得有一次执行任务,在途中被亲近国民党的陈姓大地主保安队拦住,对方严厉地审问我是干什么的。当时情况很危险,但我对这里的人较为熟悉,我没有慌张,镇定回答道:“我也是姓陈的”,并随机编了很多理由,最终得以“蒙骗过关”。事后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万一被搜出身上的机密文件,后果不堪设想。
革命战争时期,不仅工作条件异常艰苦,而且还常常处于巨大的危险中,但我的革命热情从未消减过,革命决心从未动摇过,年轻的我,对共产主义无比向往,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信心。
陈章运与妻子合影
从怀集一路跟踪到广州捕获逃犯
新中国成立后,百万人民解放军脱下军装,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热潮。我也在1952年转业,成为一名建设新中国的“螺丝钉”。
39年间,我走遍了广东的山山水水,从事过各行各业。其中,从事监狱工作时间最长,共33年。可以说,我最好的时光都在监狱农场度过了。
1962年至1974年,我在怀集监狱工作,去过怀集监狱的人都感慨那里“走到山路的尽头就是监狱”。怀集监狱地处广东、广西交界的大山深处,监狱周边除了山还是山,交通极为不便。
1968年11月,一名罪犯在外出劳动期间逃脱,监狱立即组织劳改干部追捕。我对山区地形较为熟悉,得知罪犯脱逃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加入追捕队。顺着线索,我们从怀集山区一直追到广州城区。追踪了五六天后,追捕小组终于在广州海珠桥发现了逃脱罪犯的踪迹,我们马上联合公安派出所一起行动,成功抓捕了这名逃犯。由于在追捕逃犯中表现突出,我还受到了省公安厅劳改局的通报表扬。
深夜在山沟里救出受伤的同志
1975年,我调到莲塘劳改支队工作,回到了曾经参加革命的地方、我的家乡——河源。
25年前,我穿着军装是为了解放家乡,现在换上警服是为了建设这片热土。
在莲塘劳改支队工作的16年时间里,我凭着满腔的热血,百分之百的付出,为国家的劳改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80年,当时我负责管理干部家属队(由劳改干部的家属组成的劳工队),带领干部家属队养护牛头洞林场。牛头洞林场是远离支队的一个偏远劳作点,离支队有十几公里山路。通往牛头洞林场的道路都是崎岖的山路,大部分路都不通车,只能靠步行,道路非常崎岖、艰险,人烟稀少。当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牛头洞林场工作,或是呆上两三个月就顶不住了。
当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时,我果断答应了。和当年在和平县山区当交通兵时吃过的苦相比,牛头洞的苦不算什么,至少不用冒着被国民党抓住的危险。
记得有一次,我带领家属队完成林场养护工作回到支队后,大家发现一名家属不在队伍中,我判断这名家属可能是迷路了,甚至有可能掉进路边的深沟去了。想到这里,我的背后一阵发凉。坚决不能让一名同志受伤!我顾不上多想,立即借来一辆单车,飞速往回赶。自行车在山上骑不了,我就开始跑,边喊边跑,边跑边喊。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我的心也越来越焦急。如果今晚不能把这名同志找回来,他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借着微弱的月色,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间摸索、寻找,好几次都踩空了脚,掉进路边的水沟。但我很镇定,这条路我不知道走了多少回了,每条沟、每道坎都很熟悉,即使掉进去,我也能很快爬起来。
几个小时过去了,夜越来越深,此时山间传来了熟悉而焦急的声音:章运,救救我!我飞奔过去,发现这名家属掉进了山沟里,扭伤了脚,满身是血。我把她背出山沟,扶上自行车,推回单位。看到我们回来,在支队焦急等待消息的同志们热烈鼓掌。
今年,我回乡探亲时还遇到了这名家属。虽然时隔多年,我们都白发苍苍了,但她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并说道:“要不是你当时回去找我,我可能就被野狼吃掉了。”
牛头洞林场周边山路
监狱长给我戴上荣誉勋章
在我离开工作岗位28年后,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河源监狱大家庭没有忘记我。
2019年,国庆70周年之际,我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荣誉勋章”。河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华桦到家里来看望我,亲手给我戴上荣誉勋章,他还热情邀请我回来河源监狱看看。
我的儿子、儿媳、女儿、外孙都在河源监狱工作过,虽然她们经常跟我讲河源监狱的新鲜事,但我还是想亲眼看一看。
于是,我决定回去看看。汽车飞驰在粤赣高速公路上,窗外的风景熟悉又陌生。我还是通信兵的时候经常在东江两岸奔走,有时候乘船顺流而下,当时,东江两岸都还是莽莽荒草,如今却是笔直的公路、林立的楼房。
汽车拐入河源监狱,林立的高楼、高耸的监墙、一排排身穿笔挺制服的警察,跟我工作时代的监狱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回去的那一天,是2019年9月30日,河源监狱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升旗仪式。我和全体警察一起,见证了五星红旗升起的庄严时刻。
陈章运参加河源监狱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结束后,监狱长华桦和许多警察陪着我四处走走,到处看看,到处都是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到处都是热情洋溢的笑脸。在监狱指挥中心,年轻的警察指着大屏幕给我介绍监狱的各处地方。虽然我的眼睛已经看不清楚屏幕上的图像,但我很高兴,河源监狱的变化真大啊,年轻一代的监狱警察,真幸运啊,这是我当年想都不敢想的条件啊。
70年来,我见证了共和国从贫困到强大的伟大历程,也见证了河源监狱从山区劳改支队变成一所城市现代化监狱的历程。如今的河源监狱,地理位置优越、工作环境完善、警察精神抖擞。我由衷地感受到,无论是新中国的发展,还是河源监狱的发展,都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希望年轻一代的监狱警察,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珍惜这么好的工作条件,要把监狱建设好、把罪犯改造好。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