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古镇镇文化公园党校礼堂讲台上,一位身材魁梧、皮肤略显黝黑的人正在划动PPT,用不急不缓的语速,和大家分享发生在“调解室的故事”。他是中山市2022年第一季度“身边好人”获得者、2020年度中山市十佳调解员、古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袁杜智。
从业六年,袁杜智成功调处疑难纠纷案件100多起,涉及金额约1500万元。平凡的岗位上,他如涓涓细流般,为人民疏导情绪,调解纠纷,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袁杜智(右一)获颁“古镇镇百姓宣讲团成员”聘书。
初次调解,知“耻”而后勇
2016年,在广州花都区的一间学校任职德育教师十年后,袁杜智收到了家乡中山古镇的“橄榄枝”,考虑到有教育和法学专业经验,袁杜智进了古镇司法所,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袁杜智到单位报到的当天,就接到调处一宗涉火灾事故致人伤亡案件。这个案件当事人家属态度强硬,让没有经验的袁杜智有些措手不及,心存忐忑。调解这宗纠纷,袁杜智和另一名同事花了整整七天七夜,最终才调解成功。
回忆这一个案例时,袁杜智感慨良多:“遇到的第一宗调解,差点就把我的自信心给浇灭了,我发现自己缺少的调解知识还很多。”袁杜智说,这件事后,他知耻而后勇,强化了专业领域的学习,才慢慢成长起来。
以心换心,夫妻重归于好
去年6月,古镇司法所调解室迎来一对打官司前走调解程序的夫妻。因为丈夫的不顾家,妻子忍无可忍,曾经幸福甜蜜的恋人,变成了一谈“家庭”便激烈争吵的怨偶。
秉着“劝和不劝分”的原则,袁杜智先是引导他们重温美好过去,尝试挽回他们破碎的感情。但话题转向家庭责任,夫妻俩的情绪就激动起来,有些歇斯底里。袁杜智连忙采取背靠背,即双方分开的方式调解疏导。为了达到调解效果,袁杜智给男方分享了自己因和妻子异地工作生活了十年,最终选择放弃了部分事业,回归家庭的亲身体验。“当时,案例中的丈夫感同身受,意识到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袁杜智说。
袁杜智把普法教育送到了校园。
同时,他们挖掘到孩子面临上学的突破口,以小孩作为切入点,疏导思想,最终夫妻二人成功和解,不再离婚。
“男当事人临走前,说他回家第一件事情是要去买菜做一顿饭给妻子吃。在这之前,他从未下过厨。”袁杜智告诉记者。“最后夫妻二人和孩子是拉着手一起离开了调解室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袁杜智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跨市调解,经风雨见彩虹
2018年9月中旬,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一时间树倒水涨,危机四伏。古镇镇通往江门的外海大桥临近封锁的时刻,一辆轿车顶着暴风雨飞驰而过。车上乘坐的正是袁杜智,他手里提的是“救命钱”。
原来,躺在江门医院等待抢救的古镇镇一个单位的清洁工。这名清洁工周末清扫单位楼道时,突发脑梗昏迷,几小时后才被发现,而后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凑不齐手术费用。为救命,家属最终找到了古镇司法所调解。
由于该案例不符合工伤赔偿的相关法规,开颅手术费难以筹集。紧要关头,袁杜智快速赶到了当事人就职的物业管理公司调解。袁杜智详细了解了情况,发现物管公司确实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经耐心调解,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工作中的袁杜智。
赔偿协议需要当事人签字,袁杜智和队友冒着暴风雨,赶在封桥之前通过了外海大桥,在当事人的病床前完成了协议确认。最后,清洁工抢救成功并康复出院。
其实,申请人民调解的群众,往往心里都有愤懑、倾诉的欲望。袁杜智说,“这时候,只要你以街坊邻里的身份,以心换心,倾听他们所思所想,纠纷调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