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宝安区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社会多元化特点显著。
过去,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诉至法院,宝安区人民法院的收结案量及人均结案量长期居于全国前列。
如今,在宝安,“有纠纷先到社区找调解找服务”成了一种新风潮,更多困难与矛盾在社区就能心平气和得到解决。
这个转变离不开宝安积极持续推动“三调联动”调解机制。
近年来,宝安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模式,涌现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说事评理”等享誉国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调解协议+赋强公证”工作实践更是写入了《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宝安三大调解领域共受理纠纷60193宗。其中,人民调解受理总数19112宗,调解成功率98.9%;行政调解受理总数569宗,调解成功率69.77%;司法调解诉前联调收案40512宗,经引导调解优先,调解成功20648宗。
“三调联动”只有短短4个字,但其蕴含着许多社会和谐的智慧。当前,宝安用了3年时间进行探索,未来还将继续完善“三调联动”调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宝安区律协党委、宝安区调解协会与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做大人民调解
超800名调解员与1400名社会力量助力调解
在“三调联动”中,人民调解被称为“第一道防线”,方式灵活、快捷、免费,是离群众最近的法律服务,“有纠纷首选人民调解”成为了宝安群众的共识。
但在几年前,社会存在着“依法维权就是打官司”的误解,大量矛盾纠纷直接涌向诉讼程序,造成“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司法公信力受到质疑。
自从2020年推动“三调联动”工作以来,宝安不断吸收多元社会力量,丰富人民调解的形式和内容,更有效地解决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着力构建人民调解社会治理大格局。
西乡街道“说事评理”是其中的典范。西乡街道是宝安区面积最大、管理人口最多的街道,社会结构多元化特点明显,各类矛盾和纠纷较为多发,亟须探索有效的纠纷调解机制。在分析了街道的各类情况后,西乡开始探索人民调解的“说事评理”模式。
该模式针对重大、疑难纠纷,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首席评理员主调,由社区居民、社会人士等组成“评理团”。调解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双方说事,评理团成员评理,首席评理员根据评理结果制定纠纷解决方案,引导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说事评理的目的,就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说事的地方,搭建一个评理的平台,最终化解纠纷、促进和谐。”西乡街道“说事评理”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肩负着化解矛盾、宣传法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责使命。为了给人民调解提供更多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宝安打造了“六位一体”特色人民调解队伍“智库”,包括人民调解“方言库”、医疗公益“律师库”、人民调解特邀“专家库”、特邀“评理员库”、“五员五老”调解专家库和义工调解员库等社会资源力量助力一线调解。
比如,医疗纠纷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医疗专业不对等的原因往往对医方存有敌对情绪,为此,宝安区司法局建立了医疗公益“律师库”,律师们都有医学专业背景或有办理医疗案件的经验,能给予专业法律意见。
涉及到劳资纠纷时,公司员工们担心调解员会偏袒当地企业,不愿意沟通,他们都有“找老乡”的习惯。于是,宝安区司法局组建了人民调解“方言库”。调解员用乡音与当事人自然交流,让当事人迈出信任的第一步,大大提升了调解成功率。
当前,宝安全方位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调解组织网络。成立10个街道、139个社区调委会和132个调解工作室,建立物业管理、婚姻家事、交通事故等11个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织密“10+13+139+N”调解组织网络,巩固完善“9个专家型金牌智库”“8个行业性顾问团队”,储备了专兼职人民调解员816人、社会力量1400余人,创设纠纷紧急协调小组和三级应急微信群,建立区级指令性“i调解”智慧管理平台,高标准建成170个各类调解场地。
在宝安这个有着500多万人口的城区,人民调解通过情理法解开了各位当事人的心结,不伤和气地解决纠纷问题,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好方式。
宝安举行区调解协会揭牌仪式,向资深调解顾问颁发聘任证书。
补强行政调解
给“民告官”案件及时搭建平等沟通平台
人民调解被称为“第一道防线”,司法调解具备权威和威慑力。相较于前两者,行政调解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大调解”格局中一块用之不力、弃之可惜的短板。
“群众与政府部门发生纠纷时,有些部门爱理不理,漠视群众权益,不尊重当事人的诉权。”宝安区司法局基层科负责人何雪英认为,这背离了行政调解工作的初衷,也使群众对行政调解的意愿不强。
对症方能下药。2020年3月,《宝安区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三调联动”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其中提到,要对职能部门“责任倒查,启动问责”。
具体而言,对重复信访和行政诉讼的案件,分别由区信访局、区司法局倒查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如果不履行调解职责,导致当事人越级上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会被问责。
针对辖区企业、大型商场等受疫情冲击大的情况,宝安区要求各街道、各部门设立行政调解室,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以“属地管理”责任为兜底,落实行政调解责任。受理民事纠纷处理裁决,或申请行政复议时,职能部门先组织行政调解,能调尽调,“一把手”亲自参与重大行政纠纷调处。
何雪英认为,这些举措能发挥行政调解更大作用,减少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更好地树立公仆意识,体现高效能政府管理。
此后,《宝安区建立健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意见》《宝安区行政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宝安区专、兼职行政调解员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进一步探索破解行政调解范围不清晰、主体责任模糊、业务处理不熟等问题。
今年以来,宝安进一步坚持“非诉优先”,强化行政争议调解前置。宝安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盐田区人民法院共同签订了《行政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备忘录》,充分发挥宝安区政府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对区直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的层级监督职能,发挥特邀调解组织(宝安区人民调解协会)的作用,探索构建行政纠纷分层多元化解机制,促使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8月,宝安区司法局选派2名调解员到深圳行政审判中心中的“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组织协调调解前置工作,为“民告官”纠纷案件第一时间搭建平台平等沟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解纷需求。
调解员进行人民调解,解决当事人矛盾纠纷。
推广赋强公证
相关实践经验写进法规条例
调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由于人民调解协议不具有直接强制执行力,对需要分次履行的协议给付,必须建议双方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法律保障,以免一方不履行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凭民事裁定书申请强制执行,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近年来,由于诚信建设体系普及,不少企业方,不愿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以免有诉讼记录,影响公司发展。
另外,对于一些好不容易达成的协议,司法确认需要十天甚至更多的办理周期,这难免让双方“难以安心”。
赋强公证与司法确认有着同等的法律保障,能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出证快和人性化服务对当事人来说更加方便。
“公证属非诉讼程序,对采用人民调解的当事人来说,这种模式更容易接受,而且公证在纠纷处理程序中更人性化,时间上更灵活,还可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上门服务。”为此,宝安区司法局积极实践推广“调解协议+赋强公证”模式,以最快当天出证的效率,让当事人少跑路,吃下“定心丸”。
2020年3月,市民赵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时与行人冯某发生碰撞,双方受伤,车辆轻微损坏。通过调解员耐心调解,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由于双方当事人都在住院,为了保证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中的权利,宝安公证处公证员来到医院为双方办理了赋强公证,这也是深圳首宗赋强公证。
两年多来,宝安公证处开通了人民调解协议绿色窗口,专为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提供赋强公证窗口式受理服务,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的非讼职能,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
今年5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正式实施,“人民调解+赋强公证”工作实践写入了条例的第七十六条。
中国公证协会权威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公证债权文书长出了“铁齿钢牙”,更好地发挥了公证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推动了公证机构以非讼方式化解纠纷,进一步完善了强制执行公证制度实施的法律效力,进而更有利于当事人选择非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法律路径,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坚持科技赋能
“i调解”平台为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做好“三调联动”工作,还必须向科技借力。宝安积极将科技能量注入调解工作,持续打造并升级智慧调解在线平台,为定分止争打开更多“方便之门”。
以往,遇到矛盾纠纷想要调解,辖区居民通常要先到属地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并提交相关的材料,经审核后才被受理,并按急缓来安排调解顺序处理。
2020年4月,宝安区在全市率先创建人民调解智慧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准确研判全区矛盾纠纷规律和态势,实现隐患苗头和重大矛盾纠纷及早发现与调处,调解工作线上和线下实现了无缝对接。
由于方便、高效,解放了一线调解员人工压力,促进矛盾纠纷依法快速化解,平台在宝安全区推广使用后,受到了调解员和当事人高度认可。
2021年3月,在宝安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区级“i调解”智慧管理平台在宝安正式上线。
区级“i调解”平台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普法、协商、疏导等办法,充分发挥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区级“i调解”平台功能具有超越性和全面性:一站式自主申报、在线受理,让当事人更方便;调解诉求统一入口、集中受理,智能分拨全民开放,让办事效率更高;联动调解全流程跟踪、督办,让反馈响应更及时透明;调解数据多维度囊括,更具参考价值。
精准调拨全区各领域资源快速介入,从诉求受理到办结回访,全流程闭环调处化解纠纷……“i调解”平台的这些特点,让其被称为区一级指令性“纠纷110”智慧管理平台。
自2021年3月启用以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领域业务操作员共开通687个账号投入使用,行政调解业务覆盖全区10个街道和10个行政试点部门,全区171个调解委员会和1256名专家及400名评理员等调解资源全线共享,案件录入一键自动生成10多种调解文书,深受基层调解员欢迎。
今年3月,“i调解”平台还开发了智能软件“机器人”代替人工,将调解案件信息导入省厅调解平台,大大减轻人手重复录入的工作压力。今年4月,宝安在“i调解”平台开通培训端,邀请法学教授、专职律师、资源调解员分享调解经验,进一步提升全区调解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市民有了矛盾纠纷,不是在法庭上剑拔弩张地打官司,而是在社区里心平气和地协调解决问题,宝安实现了“纠纷化解在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善治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未来,宝安将继续完善“三调联动”工作,为打造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宝安力量,不断为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圳样本。
做法
“三调联动”要凝聚合力、充分起效,建立适配的联动机制是关键。近3年来,宝安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动“三调联动”工作走深走实。
2020年,宝安出台以《宝安区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三调联动”试点工作方案》,以18条硬举措为主力,打通全区资源壁垒资源力量,以精准、快捷化解全区各类纠纷取得阶段性成果,率先建立宝安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后更名为宝安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开拓“人民调解+赋强公证”法律保障方式,以“一年打基础三年出经验”的目标持续推进“三调联动”工作。
2021年,出台《宝安区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延伸“十调”对接资源联动阵地、开发建设区级“i调解”智慧管理平台“外脑赋能”等工作经验做法。
2022年,持续深化“三调联动”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行政争议处理中的复议前调解、诉前调解落实工作,将其纳入法治宝安建设,宝安区司法局与盐田区人民法院签订《关于构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备忘录》。
今年以来,宝安三大调解领域共受理纠纷60193宗。其中,人民调解受理总数19112宗,调解成功率98.9%;行政调解受理总数569宗,调解成功率69.77%;司法调解诉前联调收案40512宗,经引导调解优先,调解成功20648宗。
成效
2020年7月,宝安区司法局被司法部确定为司法行政工作联系点,担负基层“窗口”和“试验田”任务。
2021年4月7日,法治日报—政法要情专报第8期报道《深圳宝安“三调联动”试点交出满意答卷18条创新举措构建基层治理改革样本》。
2021年11月19日,宝安区司法局深化“三调联动”体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获评为“宝安区2021年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优秀案例奖”。
2022年5月,“调解协议+赋强公证”工作实践写入《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