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0时起,东莞施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助力刚需置业群体在东莞安居宜居,备受关注。同为立足于住房民生问题,东莞施行跨行不动产“带押过户”政策落地一个余月,通过形成部门合力打破过户业务壁垒,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动公证机构聚焦民生实事,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东莞市司法局(下称“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公证+”服务扩容,优化公证服务模式,提升便民利企服务质效,并在完善法律服务制度供给、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法律服务实效、营造暖企惠企法治环境等方面发力,服务和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东莞的公证机构,市民办理“带押过户”公证业务。受访单位供图
积极深化便民利企服务
“想买二手房,凑不齐贷款尾款过不了户怎么办?”“买卖二手房,先过户还是先付款?买卖双方互不信任怎么办?”……在东莞公证机构,市民所关注的购房贷款、抵押等问题,在这里可以获得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东莞市‘带押过户’公证业务,帮市民省钱、省时、更安全。”公证机构工作人员宣传“带押过户”公证业务,热心地解答群众的疑问。
7月25日,在石排镇不动产登记中心,东莞顺利推动全市首宗跨行不动产“带押过户”落地,市民肖女士通过不动产“带押过户”方式顺利地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
这宗“带押过户”业务由东莞市东部公证处承办。东部公证处相关负责人说:“东莞市民肖女士与香港居民李先生向东莞市东部公证处咨询并申请办理‘带押过户’业务。卖方李先生的按揭贷款提供方、买方肖女士的按揭贷款提供方并非为同一家银行,即是上手抵押权人和下手抵押权人就分属不同的贷款机构。”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东部公证处快速响应,组建业务团队,梳理并确认业务流程,与双方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多次协调沟通。东部公证处全程参与流程梳理、文书起草、资金提存、“双预告”登记、“预转本”登记、抵押权变更登记、注销双预告登记、新设抵押权登记、监管资金清分、原抵押权注销登记等各个环节。
今年3月,自然资源部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通知指出,深化不动产登记和金融便民利企合作,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
东莞公证机构积极落实上级的要求,提升不动产“带押过户”的知晓率与服务力度。下一步,东莞公证机构将继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便民服务”,进一步改进公证法律服务模式,加强各项业务间的衔接,为买卖双方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便利的公证法律服务。
创新探索公证服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强化制度供给、提升行政水平、优化法律服务等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企业需求+法治服务”保障机制,助力东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市司法局探索公证服务企业新模式,指导公证行业创新“产业链+公证”服务模式,与19家规模企业签订“一对一”的公证服务协议,高效便利解决企业公证法律服务问题。
“精准开展助企行动,深挖企业公证服务需要,不断完善公证法律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市公证协会会长、南华公证处主任冯志海表示,市公证行业推行“一对一”公证服务协议,建立“产业链+公证”法律服务对接机制,提供“顾问式”公证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等“量体裁衣”式公证服务。
推动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公证服务作为市司法局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市公证行业积极探索“小切口”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大突破”,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为加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今年来,市公证行业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不断优化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冯志海说:“东莞市公证行业结合公证业务和队伍实际,推出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市公证行业进一步规范公证业务办理流程,落实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推行预约办证、线上办证、延时服务、绿色通道、周末值班等制度,提供公证“周末办”“社区办”“上门办”等加急通道,认真解决群众在公证方面的服务需求。
扩宽空间优服务,推动公证服务端口前移,全市公证行业持续发力。上半年,东莞公证处在洪梅镇政务中心、东部公证处在大朗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增设公证服务窗口,继续打造“半小时公证服务圈”,方便基层群众就近申办公证。
创新服务模式,这是市公证行业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落实见效的重要抓手。为此,市公证行业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与公证“一站式”集成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一窗办多事”;主动对接不动产登记中心、银行开展存量商品房“带押过户”业务;积极拓展电子存证等特色公证服务,形成“公证+党建”“公证+区块链”“公证服务+不动产登记”“公证+法院”“公证+检察院”“公证+金融”等服务模式,推动“公证+”服务扩容升级优化。
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无论推动“带押过户”政策落地,还是升级优化“公证+”服务模式,这些措施周到贴心,是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多元供给路径的体现。当前,市司法局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完善市镇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推行公共法律服务“一窗办多事”,并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涉实体经济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7月31日起,第八届东莞市律师协会商事仲裁与调解法律专业委员会开启系列走访交流计划,分别前往东莞仲裁委员会、东莞中立法律服务社、东莞市调解协会等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市律协专业委员会与相关机构、协会等工作联动与经验交流,着力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为社会矛盾处理进行前置,进一步助推商事调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6月13日,东莞城市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揭牌,这是市法律援助处在本市高校成立的第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服务内容包括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还将利用高效专业的高校法律人才队伍,积极做好法律援助服务宣传,指引有法律援助需求的群众依法向市法律援助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频繁的交流活动开展、针对性强的措施出台,展示东莞积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的决心与行动。比如在法律援助领域,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群众受惠。目前,全市有依托司法分局成立的法律援助办事处32个,在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医调委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0个,在村(社区)、劳动仲裁庭以及有关行业、企业调委会等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点(员)995个,建成市镇村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群众可就近进行法律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进一步打通法律援助服务的最后一个节点。
市法律援助处主任祝颖香说:“东莞市法律援助处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法律援助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全市法律援助办事窗口工作程序,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增加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建立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
市法律援助处正积极优化“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进一步打通申请壁垒,全面深入开展法律援助申请“镇域通办”机制,深化和巩固开展经济困难申报机制、申请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法援惠民生”品牌活动,进一步发挥农民工欠薪维权、未成年人、老年人等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作用。
立足“双万”新起点上,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提升为民服务质效,市司法局积极创新“仲裁+公证”“调解+仲裁”等深度融合模式,在常态化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同时,推广运用“莞邑调解”在线解纷平台,全力打造“非接触式”调解服务新模式。
不仅如此,市司法局还为1000多家在莞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法援惠民生”法治为民实践活动等。同时,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扩容到80项,涉及税务、公安、民政、城市管理等领域,为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更大便利,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企业和群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