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茂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省委政法委“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部署安排,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大力推动“好心文化”赋能人民调解,化解多元矛盾纠纷。目前,全市建成“好心五老”调解工作室25个,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152个,发展人民调解员14964人;2023年以来,调解纠纷1.3万宗,调解成功率达到98.7%。
高州市根子镇启动“庭所共建”多元解纷机制联调化解一宗涉及99棵百龄荔枝树承包纠纷。
茂名“好心精神”源远流长,从晋朝道士潘茂名悬壶济世,到南北朝冼夫人爱国爱民“唯用一好心”,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苦干实干从“石头里榨出油”,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活雷锋”朱伯儒,形成了茂名这座古老而又年轻城市独特魅力的灵魂、基因和特质。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精神,体现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百姓的“好心”,是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是社会和谐之心、民族团结之心。
茂名大力传播冼夫人文化,打造“好心茂名”品牌。设计“好心茂名”徽标,印发《茂名市冼夫人文化发展纲要》。2022年正式施行的《茂名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首次把“好心茂名”引入法规。摄制电视剧《谯国夫人》《潘茂名》等在央视总台播放,创排原型粤剧《谯国夫人》,出版系列冼夫人文化丛书,举办“冼夫人文化周”等系列活动,积极涵养“好心精神”。
“茂名积极将好心文化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孕育出‘良心秤’精神、积分制,平安大走访等治理方式手段,全市好心文化引领社会治理初见成效。2020年以来评定见义勇为人员10人,发放抚恤奖励金364.2万元;目前有南粤楷模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广东省道德模范3人、‘中国好人’17人、‘广东好人’59人。全市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3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888个”。茂名市委平安办的领导如数家珍。
在广东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黄府元、邹勤海、阮瑞金3人群体光荣入选2017-2023年度广东省见义勇为先进群体。
文明乡风吹拂茂名大地,和睦成为人与人相处的亮丽底色。茂名以好心精神为底色,赋能人民调解,打造万人“好心调解队伍”,织密五维“好心调解体系”,打造“好心调解”品牌,矛盾纠纷化解调解水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增量不断下降。2023年以来,茂名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案件1.3万宗,调解成功率达到98.7%。
近年来,茂名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专家学者、大学生村官等加入到人民调解队伍,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夯实人民调解根基。
“他们花费时间精力化解矛盾纠纷不计付出不计报酬,用一颗‘好心’默默守护家乡平安。”茂名市民如此评论“好心五老”的工作。
“‘老冯调解工作室’为乡亲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说起调解员冯基全,高州平山镇的群众无不对他赞不绝口。
高州市平山镇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调解员冯基全今年已66岁,自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45年,期间多次获得先进党员、优秀党员称号。2018年,平山镇党委、政府专门聘请了农村调解工作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离任老书记冯基全,在平山镇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成立“老冯调解工作室”。由于他公道正派、耐心细致,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愿意找他来调解,对他的调解都心服口服。冯基全从事调解工作30年,用真心化解矛盾、用耐心消除疑惑、用诚心解开心结,调解矛盾纠纷达1000多宗,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点赞。
说到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冯基全说道:“我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遵循‘好心’法则,首先自己做到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其次劝解矛盾双方‘各退一步,好人好报’,大家坐下来平心静气协商,很多邻里纠纷都是可以解决的。”
石仔岭街道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老姚工作室”是茂名市调解战线的又一张品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是姚东生悉心培育新手调解员的初衷。他经常说,老姚会渐渐老去,要培养更多小姚出来。在老姚的传、帮、带下,石仔岭街道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及各村居调解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培养出了李某文、何某文、温某及蓝某等一大批调解新能人。目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自己辖区内。
老姚到村民家中调处矛盾纠纷。
“好心五老”调解员中,“好心退伍军人”是一大特色,茂名共有退伍军人身份的人民调解员738名,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兵人民调解员59人,人数居全省首位,每年调解民间纠纷超2000宗。
茂名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建设遵循“好心”原则,长期强化基层村居人民调解员培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深化“好心五老”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建设,全面引导基层人民调解提升效能。
“好心五老”调解品牌工作室的设立,是新时期“枫桥经验”在茂名大地开花结果的体现,深受群众的信赖与好评,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街道的“好顾问”,更成为了党委、政府沟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目前茂名已建立“好心五老”调解工作室25个;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152个,发展人民调解员14964人。“好心五老”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在茂名起到了业务引领示范的作用,成为弘扬“好心精神”的闪亮品牌。
“茂名以‘枫桥经验’60周年为契机,探索‘浦江经验’茂名实践,坚持践行‘唯用一好心’,围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这个中心,整合各单位部门力量,织密基层网、行业网、部门网、一体网、网络网等五维‘好心调解体系’,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化解在基层。”市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谢谢你们给我定制了假肢,我又可以走路了。”化州某村村民苏某为市司法局、市残联送来锦旗,紧紧握着茂名市残联领导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去年9月,某村委会书记了解到苏某假肢丢失的情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立即通过司法所、化州市司法局、茂名市司法局层层上报,并协调到省有关单位,当天连夜沟通,第二天一早涉事双方达成纠纷化解协议,第一时间通过市残联部门及时定制假肢。这是“基层网”发挥作用的缩影。
“全市112个镇街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整合司法所、司法惠民中心、派驻检察室、派出所、人大代表工作室,强化与‘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妇联、工会、好心调解工作室等社会治理力量互联互通,同时吸纳社工、志愿者参与纠纷调解、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社会服务工作,1905个村居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网络深广,发扬‘好心’精神,及时深入基层听民声、聚民智、知民情、解民忧。”市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高州市长坡司法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调处矛盾纠纷。
“行业网按需成立,各行业按照自己的人才和人员实际落实调解员和专家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行业化、专业化,成效更高。”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36个,涉及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山林、医患纠纷、婚姻家庭等20多个门类。知识产权、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类别均实现县级全覆盖。目前高州荔枝行业、电白沉香行业、化州橘红行业、茂南罗非鱼行业等调解组织建设已落实,接下来,将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全链发展,加快茂名特色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服务改善地方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去年9月,已离开茂名在外地工作生活的群众李某,他的孩子到了入读幼儿园年龄,当地却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原因是他10多年前在户口本的常住人口登记栏上留下了“XX监狱刑满释放”字样,为了解决孩子入学问题,他向茂名市司法局求助。市司法局启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部门网”机制,通过跨部门联动“马上就办”,及时与公安部门对取消户口标注达成共识,最终实现了群众当天电话反馈,管理部门当天解决落实到位。
据了解,茂名积极完善政策,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深化“三调衔接”工作,织密“部门网”,抓好对治安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房屋土地征收、交通损害赔偿、环境污染整治、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知识产权等行政部门重点指导和督促,有效推动了行政调解工作走深走实,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一体网”的功能是基层通过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快速解决由单个部门难以处理的重大纠纷问题。如2020年4月,电白区某辖区内发生一宗祖墓坟山界至纠纷案,事涉三地数千人纷争,辖区司法所所长受镇委书记的委派,带领司法所干警和镇各部门干部组成的调解团队昼夜奔走,既进村入户,又集中调解,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20年6月在司法所达成调解协议,三方共20多名群众代表握手言和,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
“网络网”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网上运作,身处异地的多方通过“远程服务”“云服务”“面对面”化解矛盾纠纷。“网络网”具有优质、高效、便捷的特点,提高了办案效率,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多元化解的认可和满意度。如电白区某镇的亲兄弟汪甲和汪乙因高铁建设山林征收补偿款纷争,双方到该镇调委会申请调解,该镇调委会会同法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联合在线调解。法官通过在线连线当事人,对纠纷进行法律分析引导,耐心释法明理,向双方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政府相关部门、人民调解员等在旁协调,在感情交流、思想疏导、政策解读的共同作用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这场兄弟间旷日持久的土地纷争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