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茂名市电白区七迳镇村民谢某与某村经济合作社(社长)谢某文之间因征地补偿款起纠纷,该合作社拒不履行协议内容并到法院起诉,七迳司法所通过法律援助引导谢某反诉,同时,经七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老冯调解工作室耐心调解,合作社最终按法院判决向谢某支付征地补偿款。此宗案了,当事人谢某向调解员们赠送了锦旗。
在茂名市电白区,像老冯调解工作室这样的个人品牌调解室还有许多个。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动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打造了一批口碑好、威望高、专业性强的个人品牌调解室。他们善用法律、人情、村规、民约,在基层一线及时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仅在2023年就调解各类纠纷40多宗。
这些善于调解邻里矛盾的“土专家”,既是群众眼中的“和事佬”,更是政府化解矛盾纠纷的“好帮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霞洞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何伟 摄
“老崔”出马
多年矛盾纠纷一朝解
“道理摆上桌,有事找老崔。”“矛盾纠纷不要慌,老崔调解有处方。”……在霞洞镇,“老崔调解工作室”的崔寿钦在村民中的名头非常响亮。群众亲切称他为老崔,遇到困难和纠纷,许多人都喜欢找他帮忙解决问题。
人民调解员崔寿钦在工作中。何伟 摄
调解能手老崔的魅力究竟在哪?
走进“老崔调解工作室”,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桌面上案卷多、墙体上锦旗多。这些案例卷宗、事迹荣誉等,都述说着老崔的耕耘和付出。
“真的特别感谢您,现在我们兄弟相处得很好了。”在“老崔调解工作室”里,原本安静地坐着的村民唐一,看到外出调解回来的老崔,便快步走向门口,满脸笑容地拉上他的手道谢。
原来,在荣夏村委老福村,有一户人家四兄弟均已成家立业。父母在世时将土地交给老大全权处理,在土地分配过程中,因一块防风林地问题,兄弟间多次发生纠纷,矛盾甚至升级到了打架互殴……当事人向调解室申请调解后,老崔经过走访调查,多次召集四兄弟询问实情,找准矛盾焦点,于情于理于法进行分析,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也结束了兄弟之间长达数年的纠纷。
这只是老崔众多调解案例中的一例。
老崔以前是一名村干部,一直跟群众关系密切,善于做群众工作。退下来后他到调解工作室工作,一干又是三年。这些年来,他累计协调处置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多人次。
征地拆迁纠纷、劳资纠纷、邻里纠纷……面对调解案件,老崔时常会挨家串户走访,倾听家长里短,以柴米油盐等居家小事为切入口,在言谈中捋清化解一件件磕磕绊绊的小事。这些年来,老崔不断总结自己的调解经验,“最大的心得就是耐心倾听、恒心跟进、上门调解,以拉家常的方式,多引用典故,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进行调解”。
“小到邻里矛盾、夫妻吵架,只要一经他手,保证‘药到病除’。”许多群众对老崔颇为信服。
霞洞是个大镇,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流密集,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多发,极易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老崔调解工作室’可以及时调处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有效为基层党委政府分忧”。说起“老崔调解工作室”,霞洞镇干部也是赞不绝口。
“政府、群众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老崔说,调解工作室以我名字命名,我作为一名党员,就要践行为群众服务的初心。
队伍提升
夯实人民调解基础
在黄岭镇,村民家长里短,磕磕碰碰时,习惯找“杨远清”倾诉;在罗坑镇,遇到合同纠纷,当事人剑拔弩张时,“杨志远”调解员化干戈为玉帛……
人民调解员杨远清在接待群众。受访者供图
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调解室,在电白一共有6家。除了霞洞镇的“老崔调解工作室”,还有黄岭镇的“杨远清调解工作室”、七迳镇的“老冯调解工作室”、电城镇的“老谢调解工作室”、罗坑镇的“杨志远调解工作室”、南海街道的“潘壮调解工作室”。
2023年数据显示,上述6家调解室共调解各类纠纷40多宗,调解成功率100%,防止矛盾激化率达100%,防范了一件件“民转刑”案件,有效助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夯实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个人品牌调解室在群众纠纷案件调解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效益,加速了电白基层调解员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电白区司法局大力实施“枫桥经验”调解品牌提升行动。其中,聚焦强化调解队伍建设、完善多元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各类调解特色优势、大力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等方面,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调解工作防线。
在调解队伍建设上,电白以有威望、有经验、有影响、有作用“四有”为原则,深挖基层调解人才资源,支持鼓励调解经验丰富、调解水平较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较全的优秀人民调解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建立个人调解室,为个人调解品牌赋能添力。
许多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威信高的“村官”被邀请担任人民调解员,成为调解队伍的“头雁”。在此基础上,当地利用“头雁效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了一批“个人品牌”调解室,全力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基于个人调解工作室的良好运作,区、镇、村等各级调解资源有效融合。
一般案件,依托人民调解员和个人调解工作室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的优势,用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的事情,最大程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如果遇到疑难复杂纠纷,案件则上交由镇级调解委员会聚集多方力量,将司法所、综治、信访、派出所的调解人员和驻村律师组成调解团队,通过将点状调解力量汇聚起来,进一步夯实基层调解工作力量,形成调解合力。
由此所形成的“个人+团队”的工作模式,也帮助电白走出以个人调解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
创新升级
推动调解品牌规范化建设
“我们的矛盾化解了,现在我方便,他也方便,我们大家都很满意。”在七迳镇,村民林胜某与林秀某关于天面排水的纠纷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双方互不相让。日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老冯调解工作室巧用“情、理、法”耐心沟通调解,这起矛盾终于圆满解决。当事人不仅对调解结果十分满意,还特意为调解室赠送了锦旗。
“村民高高兴兴地离开,就是调解工作室最大的成就。”村干部感慨,一间间小小个人调解工作室,不仅解决了群众心里的大问题,又立起人民调解公正公开的金字招牌。
为进一步丰富推广个人调解工作室,电白持续高位推进,深化品牌打造,努力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升级工作。
升级的重点,是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电白区司法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个人品牌调解室建设工作,先后制定《电白区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方案》《电白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员培训方案》等方案,明确个人品牌调解室的性质、调解员需具备的条件、申报流程、工作范围等内容,加强对个人调解室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推进个人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
与此同时,镇级调解委员会把妇联、土地、林业等部门专业人员整合到调解工作室,使不同类型的纠纷都有专业领域的人员参与调解,充分发挥专业化的调解优势,进一步实现个人调解功能最大化、效率最优化、服务一体化。
这一连串硬性“动作”,帮助个人调解工作室建立了接待受理制度、重大疑难纠纷上报等各项制度,实现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实际操作中秉承一般纠纷就地调解,疑难纠纷“智库”调解,重大纠纷联合调解的运作模式。
此外,电白还探索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个人品牌调解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按照“以案定补”激励保障制度,对调解成功或经多次调解形成卷宗的案件发放补贴。
如今在电白,这些独具特色的个人调解室,有效化解了婚姻家庭、损害赔偿、房屋宅基地、征地拆迁等基层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加快迈出了调解品牌的创新升级之路。
在一个个案件的调处之中,他们逐渐取得群众的认可,成为许多人的“倾诉之家”和“减压舱”,也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赋能电白基层治理,调出了家庭“小和谐”,也调出基层治理平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