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东莞:“公证+”模式,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时间 : 2025-02-24 10:51:43 来源 : 南方日报(记者 何建文)
【字体 :

日前,东莞市司法局组织到东莞公证处走访,了解去年东莞公证处在多个重点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效,提出要让群众办理公证业务更加便捷、高效,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公证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并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公证赋能,在重大项目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公证的预防纠纷、化解矛盾职能,为政府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近年来,东莞积极推动“公证+”创新社会治理,逐渐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继去年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与东莞公证处携手进行首例“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民事纠纷化解,今年东莞公证处发力推动“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民事纠纷化解的创新模式,应用于同类型调解案例的解决。东莞通过发挥“公证+”效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让群众在解决法律问题中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p1-东莞:“公证_”模式,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png

东莞公证处开展公证调解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受访单位供图

“公证+”摸索社会治理新方式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与东莞公证处推动首例“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民事纠纷化解,这一过程给东莞公证处主任蒋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她看来,“公证+”的方式延展,正是公证机构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节约司法资源、促进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也让司法更公正、更高效、更温情。

去年11月12日,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公证调解工作室,法官、公证员和原被告双方共同见证了一场高效而和谐的“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民事纠纷化解过程。

此次案件涉及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被告近几年来一直有生意往来,被告向原告采购货品,因货款一直未结清,原告诉至市第一人民法院,并由法院交由东莞公证处进行诉前调解。经法官和公证调解员的初步分析,被告愿意分期支付货款,原告表示接受,可以在诉前调解阶段引导双方自行和解。

针对原告的担忧,法官和公证调解员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纷方案——“诉前调解+赋强公证”。在不到半天时间内,公证调解员就完成了调解和赋强公证的整个流程,原告的诉求得到了法律保障,因案件未进入诉讼程序,被告也避免了出现负面信用评价,双方均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蒋丽告诉记者:“这起买卖合同纠纷通过‘诉前调解’以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解决矛盾纠纷,再利用‘赋强公证’赋予该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固化调解成果。这一模式实现了多元解纷、前端化解、执行保障。”

其实,为助力基层治理,深化公证参与检察事务等创新公证的路径方法,东莞公证处与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多次沟通,结合工作实际,共同起草了《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工作办法》草案,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是一大亮点。

前年6月,东莞公证处办理了全市首例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成功处理了一宗涉及劳动报酬的案件。该案件是公证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创新之举。一方面,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不仅能够体现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态度,也能够让被害人有获得经济赔偿的基本保障,可以积极化解矛盾并修复各方关系;另一方面,公证参与检察事务,是以“公证+”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纠纷矛盾化解机制。

蒋丽说:“东莞公证处将立足实际,从优化公证司法辅助服务流程,到加强与法院部门的协作,继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司法辅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东莞市法治建设贡献公证力量。”

“公证+”探索多元化服务

“公证+”服务在东莞崭露头角,这种服务模式通过将公证服务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拓展了公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公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2022年4月15日,东莞公证处与东莞仲裁委员会联手以提存公证的方式,圆满调解一起民间借款纠纷,这是全省范围内开创性推行“公证+仲裁”提存合作的首个案例,打造了新型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通过该案件的成功实践,4月21日东莞公证处与东莞仲裁委员会举行法律服务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推进“公证+仲裁”深度融合。此举意味着双方将通过有益尝试来探索合作新形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今年是东莞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11周年。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证服务也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一环,两者共同构成了基层法律服务网络。顺应时势服务民生,“公证+律师”进行紧密合作应运而生,这两个关键词立足于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优化法律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法治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东莞深化“律师+公证”联动互通已有多年,朝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度方向努力。2021年11月,公证律师合作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座谈会在东莞公证处举行。东莞公证处与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广东广和(东莞)律师事务所、广东闻彰律师事务所、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等四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公证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公证律所双方围绕如何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战略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公证+律师”融合多方力量,探索构建互联网环境下法律服务新模式,深度服务东莞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改革,推动现代法律服务业转型升级,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担当作为。

去年3月29日,东莞市律师协会组织政府与村居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到东莞公证处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公证相关制度和各项公证便民举措,共同探讨以“公证+律师”法律服务新模式赋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不只是“公证+仲裁”“公证+律师”,“公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更多的形式。比如,“公证+产业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公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证据保全、现场监督、涉外公证等法律服务,解决劳动争议等问题,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东莞推动公证服务加强延展,不断提升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立足于“公证+”,创新社区公证联络员工作模式,“司法+公证+社区”服务成为其中的亮点。

目前,在万江街道,由各社区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担任社区公证联络员,负责公证社区证明的核实,由东莞公证处与社区公证联络员直接沟通。东莞公证处工作人员说:“这一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容缺受理,而是打通了公证服务的运转后台,通过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实现公证服务便捷化。”

社区设有公证联络员,住宅小区、市场等则设有专属公证员,这是东莞公证处推动公证服务下基层的举措之一。目前,东莞公证处在高埗镇颐龙湾小区、东莞市江南莞香水果交易中心、莞翠邨小区设置了专属公证员,通过一对一咨询、定制个性化公证方案、开展普法讲座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

东莞公证处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设置专属公证员这一举措,希望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东莞公证处会通过开展社区普法宣传活动,把普法工作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中去,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

“公证+”赋能让服务基层得到不断延伸,公证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东莞公证机构已广泛参与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的学位摇号派位工作现场监督,确保派位过程公平公正,得到学校、家长的普遍认可。东莞公证机构还不断拓展公证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从各个方面促进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为学生们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教育环境。   

东莞某学校初一新生入学前,急需进行住宿抽签。由于即将开学,时间紧任务重,东莞公证处公证人员连续两天加班到深夜,为该学校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抽签办法与规则,并在学生家长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对抽签的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督。该校对东莞公证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专业高效的工作能力给予了肯定和感谢,并送来锦旗。

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东莞推动公证服务将与时俱进,促使“公证+”服务深化和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展到更多领域,包括发挥公证的预防纠纷、化解矛盾职能,助力社会治理创新;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提供公证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公证介入,助力企业维护创新成果;关注企业出海需求,护航东莞企业“走出去”等,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