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助手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版 |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99%调解成功率背后的河源司法行政治理密码

时间 : 2025-04-02 16:45:32 来源 : 南方+(记者 王嘉豪,通讯员 陈健)
【字体 :

2024年,河源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度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一核引领

构建综治中心一体化服务矩阵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司法行政业务与综治中心日常工作有效融合,配合综治中心发挥中枢核心作用,打造“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组织镇(街)、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力做好中心交办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发挥司法所行政复议服务点作用,解答群众咨询、引导办理复议申请。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服务,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法律援助等资源,提供法律服务咨询,提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六纬联动

法治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充分挖掘推广“和和来”“榕树下讲法评理”“祠堂议事”等具有河源品牌特色的调解模式。全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11276宗,调解成功11157宗,调解成功率99%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市建成市、县(区)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1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145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0606次;驻广东法律服务网律师在线提供法律服务9345件,出勤率和群众响应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开展“法援护苗”“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建设活动,深化法律援助+劳动仲裁衔接机制,全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922宗。

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出台《河源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与调解衔接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规程》,建立“复议+调解”办案机制,行政复议纠错率和行政诉讼败诉率实现双下降,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行政复议机构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48宗,同比增长68.7%

深入开展普法宣传。突出抓好青少年群体法治宣传教育,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在媒体开设《法润少年》栏目,选派16名优秀律师参与河源启正学校“法治教育+心理辅导”帮扶项目。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村(社区)、校园和企业,受众达11万人次。完成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东源陈列馆的升级改造,接待参观人数达6万人次。

多元共治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效应

不断充实基层法律服务力量。推进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打通法律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服务26599件次,出具法律意见书383份,参与人民调解173件次;全市共培育“法律明白人”5930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普法依法治理骨干(法律明白人)培训班在河源举办。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化水平。深化与共青团“伙伴同行”合作项目,引进社会专业力量,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心理档案、个案访谈、团体辅导、电话回访等加大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力度。进一步充实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引进法律、社会、教育、心理等专业人才,目前全市共有社区矫正服务协管员、社会工作者80余人。

河源司法行政系统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持续推动基层司法行政业务与综治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做好人民调解“后半篇文章”,深化访调、诉调、警调、仲调、检调、公调等多调对接机制,推动形成更多新时代河源调解工作法,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统筹各类法律资源,为群众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持续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行政复议案结事了率。分层分众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擦亮河源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东源陈列馆)”和“全国首个司法所(紫金蓝塘司法所)”特色法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和作用发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