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深圳民法公园开园
暨深圳民法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龙华区举行
它们也分别是
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
全国首家民法博物馆
民法公园作为民法典宣传的新载体
让游客实现
“在休闲中普法,在普法中休闲”
这标志着深圳在积极创新
民法典宣传方式上成为全国新示范
▲深圳民法公园大门
民法公园建设是深圳推动普法创新自觉行为
今年1月1日
被称为
“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
民法典正式施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提出,要积极创新民法典宣传的方式方法,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为深入理解和把握民法的精神实质,传播弘扬民法典精神,当年3月,深圳市司法局与龙华区大胆构想,超前谋划,决定以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建设民法公园,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首家全方位展示民法文化的特色主题公园。
▲深圳民法公园开园暨深圳民法博物馆开馆仪式
“经过三年建设,我们终于把民法典‘搬’进了公园,并在民法典正式实施的第一周,向市民正式开放,这是深圳向民法典表达的最崇高敬意。”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认为。
“建设深圳民法公园,充分体现了深圳推动民法典普法创新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表示,建设民法公园是深圳纪念国家重大立法成果的具体实践,作为传播民法精神、提高居民法治素养,丰富法治生活内涵的创新载体,对深圳打造法治示范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圳民法公园 ”志愿讲解员聘任仪式
深圳法治建设的又一创举和示范
在活动现场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强调
深圳要以民法典正式实施为契机
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以“十四五”规划开局为新起点
勇往直前、当好示范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创法治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学习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立足先行先试,制定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特区法规;
✪广泛深入开展民法典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好民法主题公园所展示的民法内涵,聚焦民法典总则、各编和各分编,重点把握好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创新普法形式,依托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教育基地,借助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加强民法典实施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完善国家民事法律制度探索经验。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等领导参观深圳民法博物馆
以民法核心内涵
游完公园学会民法典
深圳民法公园总占地面积共15.6万平方米
由“一环一轴一馆四分区”
组成了深圳民法公园的民法核心内涵
以不相同的形式阐释了民法精神
▲深圳民法公园民法环航拍图
“一环”指的民法环
民法环以卡通人物“华仔”的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六个阶段为主题,设计了66个案例,展现其在不同的年龄段与民法的关系,实现了“走完几圈民法环,学会民法典”的目标。
“一轴”指的是民法纪年轴
民法纪年轴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公园,全长189米,宽4米,分别对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法起草期、民法典前序时期以及民法典时代,记录民法发展历程,形成直观的民法沿革体系。
▲民法名人佟柔
“一馆”指的是民法博物馆
作为民法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博物馆突破博物馆展陈时空限制,着力打造成“数字化、信息化、内外联动一体化”的智慧型数字博物馆。除收藏与展示了各类具有较强民法特征的书籍、图片、资料、文物外,馆内还设置了体感互动装置,将展厅内容整合为知识问答题库,设计互动游戏,通过LED体感互动,激发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感。此外,馆内还设有民法讲堂、民法法庭等区域,既给了专业法律从业人员拓宽知识的空间,又可以给市民近距离体验民事案件处理的机会,最大程度发挥了其作为博物馆的教育、宣传功能。
“四分区”指的是将公园整体分为门户活动区、主题观景区、滨水共享区、林间游赏区
这一设计让公园具备传播民法精神意义同时,兼顾娱乐休闲功能,实现游客在“休闲中普法,普法中休闲”的目的。公园内,民法典内容雕刻在大理石墙上,民法精神存于公园内涵之中,游客置身其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纷纷活了起来。
▲深圳民法公园民法舞台